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7 (1700-1725).djvu/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害而已。歷歲既久,水道寖廢,民之習於舟楫,專於網

罟者,皆決堤防以通江湖,水勢漫衍,田疇日損。今圩 田之外,止通水道之大,其諸小小涇浜之類,非舟楫 往來之道,出入必由之處,盡行壩堰,高與岸等,則水 不亂行,而壞塍岸矣。」范文正公常論於朝曰:「江南圍 田,每一圍方數十里,內有河渠,外有門閘。旱則開閘, 引江水之利;潦則閉閘,拒江水之害。今亦不能為門 閘啟閉,但能修舉壩堰以為隄防,其利亦博矣。」一曰 分大圩。蓋東南水田皆以岸塍為裹,外通水道,以時 蓄泄。在宋謂之圍田,皆有字號名色。然圩之置,隨地 形廣狹,水「道遠近為之大小。一圩之田,多或至於二 三千畝,少或不及百畝。小圩之田,民力易集,塍岸易 完,或時遇水,則車戽易遍,水潦易去,雖有巨浸,莫能 為害。而大圩之田,塍岸既廣,備禦難全,雨潦衝激,東 補西塌,皆蕩然渰沒矣。縱使修舉,令民車戽積水,然 居民有遠近之不同,民力有冨貧之不一,地形有高 下之不均,故大圩之田,遇災不救者十居八九。今莫 若較田圩之大者,取而分之,以二三百畝為率,因其 高下,督民取土,裹以塍岸,則田圩之形成矣。」或謂分 圩必須開河取土,因以築圩,此固然矣,然有田在圩 者,率皆自愛,孰肯損其所有,以供開河築岸之費?今 觀大圩之內,多有溝洫池漊之屬,縱橫布列,古人制 之,所以備旱潦者也。宜因而浚其兩旁,增築塍岸,就 以分圩裹田。其所不通處,則但取土於田以為圩岸, 不必更開河道。仍須令圩田之民共泥填實取土 之田,庶幾哉,無偏損也。其圩內無溝洫之屬,或雖有 一二而不足以供分圩者,則圩田中旁界岸築為徑 塍,或畫十字形,或廿字形,或三十字形,或井字形,各 隨田之多寡為率。如此則取土甚便,為力甚易,不必 開河費田而圩岸修矣。

《條議水利略》
周鳴鳳

臣惟東南之患,賦稅為難,其病實在於水利。謹條陳 二事:一曰復專官以圖責成。臣惟府州縣正官,職守 繁重,治農佐貳,事權既輕,必須專官督理。查復弘治 年間事例,或照姚文灝主事一員,或照傅湖郎中一 員,或照謝琛副使一員,專一督理。仍乞特敕巡撫應 天等府都御史加意提督。復乞查照都御史俞諫事 例,簡命素有才望大臣一員前去督理。假以事權,寬 其期限,務令著實興修。果有成效方許回京復命。二 曰疏海口以導下流。臣惟治水之法,必下流通利為 先。近歲尚書李克嗣濬吳淞江達下界浦以入海,又 濬白茅港以入海,而白茅之水尤為駛急,實惟吳中 之利。但工程甫畢,海潮驟至,原流海口堰壩一時開 浚不及。數年以來,渾潮日淀,積有淤沙,橫障海口,以 致上流勢緩,日漸阻窒。必須設法疏浚,仍查撥導河 等項夫役,修復隨潮掃滌撩淺之法,務海口常通,則 吳中水患自少。

《環碧亭記》
衛謙

邑西南有湖曰瑁湖,相傳為陸氏魚舍。湖雖小,介於 闤闠,民居鱗鱗,亭閣相望。予猶記從父老杖履於春 風中,笙歌載水,冠蓋翳陸,下至途翁野老,攜杖頭百 錢,所至皆醉鄉。陵遷谷變,奄如夢游,獨先賢印跡之 地,輒不與莊土俱泯,唳鶴灘其一也。灘於湖東南洲, 與中洲相為雄長,歸於勢家,莽為荊榛。今贊府捐俸 入,得之曰:「我將園池其上。」予甚笑其迂,公曰:「不然。予 家濟南,山水窟,所至泉石如故人。故吾寧一日舍官 府之榮,而不可廢登臨之適。且少從止軒社翁游,境 與心會,輒不可一日無吾詩,復不可一日無吾友,則 此園非菟裘私也。」他日過之,有亭翼然,已大書環碧 其上,而求記於予。予謝不敢以當復。逾年,公請益力。 一日復觴客其間,臨流有閣,椿桂有堂,奇峰異卉,群 立錦絢,此亭不得專此洲矣。公曰:「予戍瓜且熟,此與 邦人共之,子不可以無述也。」予考《郡圖經》,邑令吳常 丞嘗於中洲築亭,亦曰「環碧。」後四十年,邦人不勝去 思,易之曰「思吳。」今公此名,吾恐不得久斯名也。記思 吳者,不及親見其人,猶大書特書以侈其事。夫今日 者,當何如其喜耶?於是乎書而繫之。辭曰:「水環碧兮 緣漪,山獻翠兮九眉。仙人兮璚琚,載雲旂兮忘歸。海 之水兮群飛,騎鯨來兮昌吾詩。曠萬里兮有期,芳滿 塘兮菲菲。鏗鏗兮叩朱絲,絢吾桂兮斑衣。褰風月兮 追隨,將冠佩兮陸離。鷗來兮忘機,鶴歸兮人未盡。非 昔環碧兮復見,卻千歲兮維公之思。嗟後之來者,視 予此辭。」《衛謙記》。

《閱耕軒記》
胡儼

余昔忝華亭學官,嘗從郡邑長吏祀神海上,竣事旋 艫,汎滄波,道瑤溪而返。時維仲春,風日暄淑,景物妍 麗,迺捨舟,攜二三冠者,散步於垂楊芳草之間。有頎 一翁,貌古而顛白,衣冠甚都,命童孥載稼器,指畫程, 督心舒目,行閱耕於東皋南畝之上。余異之,揖而問 曰:「翁沮溺之儔歟?遭逢聖治,不可以忘世也,其鹿門」 《之龐歟翁》曰:咈哉!古者無不授田之家,衣食足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