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7 (1700-1725).djvu/5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梅堂山 :在張山東南張忠定故居,子正甫延蔣一梅講學于此,扁曰「一梅講堂」 ,故名。

下埠山 :在梅堂山南。

虎嘴 在下埠山南,插入太湖,距馬蹟山二十餘里,兩山峰巒隱映,倒景入湖,如隔一塹。月夜,虎往往從此渡湖,不得返矣。

茶巢嶺 在下浦西。陸龜蒙種茶處。龜蒙有《茶具十詠》。

馬蹟山 在太湖中,周百二十里,與津里山相接。山西地名西青,石壁屹立,下有四穴,圓徑各盈尺,深六七寸,水落則見。舊傳秦皇巡幸,神馬所踐。按僧文鍳《洞庭記》:漢郁使君為雍州刺史,歸社沂州,經從此山,龍馬駐蹟,留石面。時人語曰:「朝為雍州官,暮歸棲九里。」 文鍳詩云:「瀛州西望沃州山,山在平湖縹渺間。常說使君千里馬,至今龍蹟尚堪攀。」 二說未知孰是,山人李備有志。

津里山 ,《四蕃志》云:「常州有秦履山,始皇嘗發此,後訛今名。」 唐開成中,邵堰作記云:「山連馬蹟、夫椒,峰巒圍合,波影映帶,實為奇觀云。上有鯉魚、火丫二嶁,皆積成形。」

小靈山 在寨前灣,山趾有祥符寺。相傳山形如「西天靈山」 ,故名。

「官長山 」 ,「其峰雄冠諸峰,若官長然,故名。」 有龍泉,大旱不枯。上有黃龍洞、青龍洞、仙人洞、獅子巖、盤藍石。

《履山 》,其形若履。

晝山 ,居東西山之中,南北行者過此,日卓午,俗因此名。

覆舟山 俗呼《趕山》。

馬鞍山 《二山》在牛塘灣南。

萬安山 俗呼「飯碗山。」

花欄山 :二山在內閭灣。

小胥山 :在耿灣。世傳子胥死,屍漂於此,鄉人聚哭之,故名。

點山 一名店山

棧山 上產虎刺

芝山 舊常產芝

象山 ,在水平王廟後,形如臥象,即水平王墓。《六》。請幫助識別此字。山 俱在西。請幫助識別此字。灣鵓鴣山: 在東。請幫助識別此字。灣山色如赭,不生草木。桃塢嶺 在東。請幫助識別此字。蝦。請幫助識別此字。山 在篷坑灣湖濱,荒山 近東泉。

夫椒山 ,馬蹟從山相去不遠,東曰夫,南曰椒,有大椒、小椒。《史記》:「吳王敗越于夫椒。」

魚息磯 在雁門灣西入湖里許。坡陀下浸,隨水紆曲,漁舟每泊此憩息,故名。俗訛「徐息。」 勝子嶺 在古竹、檀溪兩灣。

金雞嶺 在張青灣

分水嶺 在古竹寨前分界處。

雷山 在馬蹟山西。《風土記》云:「震澤中有大雷山、小雷山,相傳舜漁之所。」

「米貯磯  」 錢堆磯 在山北小墅灣口,熨斗厓 在西青,其勢瞰湖如覆斗,下容百許人。

金雞墩 在西。請幫助識別此字。傳聞「有金雞鳴其上,其歲大稔。」

邵公墩 在檀溪。宋晉陵邵公協宰西昌,後歸隱于此,故名。

安陽山 在縣東南六十餘里。麓周十八里,高百二十仞,中分無錫界。《風土記》云:「周武王封周章少子贇于安陽,卒葬其下。」 有龍湫。《南徐記》云:「山出石,堪作器用,江東數州多藉之。」 峰巒奇峭,號文筆峰。

橫山 在縣東三十五里。跨豐南、豐北二鄉,岡阜相屬,延袤二十餘里。南唐《徐鍇碑》云:「舊名芳茂山,晉時常有紫氣,右將軍曹橫葬此」 ,易今名三茅山人張存有「當時不葬曹橫墓,千載猶稱芳茂山」 句。《風土記》云:「有大橫峴以承眾流」 ,即此山也。東南有芙蓉湖,山橫其間,故曰大橫。運河北岸曰橫林,意昔有林木,故名。今南二峰名「橫山」 ,北一峰猶名「芳茂山。」

飛雲嶺  、雙筆峰  、雞籠山 皆在橫山東西麓。「雙筆」 則兩峰尖竦如筆,「雞籠」 則一山宛轉如雞籠,因名。

三山 在縣東三十五里石堰鎮中,峰最高。楊誠齋《詩》云:「三山幸有一峰尖。」

秦望山 秦始皇巡狩,登此而西望,故名。孟城山 ,在縣北八十里,俯瞰大江。巴州刺史羊士諤《記》云:「晉孟嘉南遯,曾隱于此,下流曰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