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7 (1700-1725).djvu/5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渠南有小五湖,南通陽湖,以近陽山,故名。「虎阱河 」 ,東接戚墅港,西通興龍河。

戚墅港 北枕運河,南接戴埼河。

戴埼河 與戚墅港接,稍南為丘渡墩,水分流矣。

印馬河 北枕運河之橫林,東南入北陽湖界溝 北枕運河之五牧,南入北陽湖。

「驩塘河 」 ,南陽湖入北陽湖處。

《水月河 》戚墅港通北陽湖處。

尖岸河 西通戚墅港,東通驩塘入湖。

葑岸河 西通戚墅港,東通驩塘,合尖岸河入湖。

白塘河  、胡橋河  、孫覿河 三河,皆西流溝分流也,東行入戚墅港。

三山港 南自戚墅堰分流,北經豐南,通豐北三山,故名。

水䃮河 南枕運河,北經豐南鄉,折而西入三山港。

「新河 」 南枕運河,北接豐北雙廟河出無錫高橋。

陳墅河 ,自豐南出運河。

浥塘河 ,自百花墩出運河,相傳元不花丞相葬地。

百丈河  、興龍河  。陳湖港。

夾徑王家港 ,皆網頭河分支,非通流也。雙廟河  、夏港 、網頭河至三塘橋分流,東南出陳采橋入無錫,曰「雙廟河」 ;東北出南閘入江陰,曰「夏港。」

芙蓉湖 ,按舊志,在縣東五十五里,南北八十里。《越絕書》及《吳地記》云,「無錫湖一萬五千三百頃,為晉陵上湖。」 又云射貴湖。《寰宇記》云:「東南流為五瀉水。」 《南徐記》云:「橫山北曰上湖,南曰芙蓉湖。」 陸羽云:「慧山東北九里有上湖,南控長洲,東洞江陰,北掩晉陵,蒼蒼渺渺,迫于軒戶,故慧山有望湖閣也。」 湖面百里,一望菰蒲荷芰,煙波浩淼,為江南勝觀。皮日休、陸龜蒙、魏璞載酒賦詩。由此經震澤,穿松陵,抵杭、越,因目其舟曰「五瀉」 云。歲久湖淤。宋元祐間,治為田,開堰置閘。明宣德初,周文襄築堤注東壩,捍江水長流,遂成圩田。萬曆八年,邑丞郭之藩築堤捍之,今為腴產矣。

東湖溝  ,「大湖溝  」 ,「小湖溝。」

《採菱溝  》:《周家白蕩 》。《朱家白蕩》。

《湯家白蕩 》。《許家蕩  》。《錢家蕩》。

《曹湖蕩  》「《西劉蕩  》《東劉蕩》。」

九曲河 ,南枕網頭河,北與申港合,河勢紆迴縈曲,故名。明嘉靖二十八年濬。

申港 南枕網頭河,直北入江。舊《志》云:「春申君開浦置田,故名。」 明洪武二十八年濬,弘治七年重濬,在江陰界。

《舜河 》南接三山港,北通江陰虞門橋。

龍溝河 亦三山港支流也,稍北通江陰下港。「以上諸河,自嘉靖迄今,同江陰興工挑浚利港 。明弘治六年鑿,嘉靖間嘗出官帑濬之,萬曆八年會同江陰丁夫疏鑿。」

蘆埠港 二港並南接網頭河,北入江陰;顏塘河 南接洞子河,北入依仁鄉。澡港、利大河 、通濟河 ,皆澡港支流也。

濟農河 、白龍河 、二河並東接澡港,西通得勝新河。

「戲龍河 」 、白龍河分流也。

省莊港  、小龍港 、二港、戲龍河分流,並北入江,今湮。

小深河 ,「南通利大河」 ,北入江,今湮。

上、下溝 、小深河分流,並入江陰界。

得勝南新河 舊名「烈塘」 ,亦名「魏村」 ,從懷北鄉連江橋分派,經安善東仁孝東,依仁西鄉,北行四十三里入江。宋紹熙間,郡守李嘉言嘗濬,臨江置閘,即魏村閘也。明洪武二十四年濬,深二丈,廣十二丈,改今名。正統七年重濬,移閘向內五里許。嘉靖二年又濬,萬曆六、七年又濬,今塞。剩銀河 ,南通得勝新河,北流十八里入江。明洪武二十五年疏鑿,臨江置閘。永樂九年湮塞。閘官傅文達以聞,命廷臣按視,謂「非要道」 ,閘遂廢,河形尚存。今塞。

「大河 」 ,「剩銀」 河支流也,亦北入江,今塞。

網頭河 亦名「北順塘河」 ,在縣北,延袤六十五里,入無錫、江陰界。其支流有四:通江橋東北經鎗頭橋入江,曰澡港;楊柳鄭陸橋直東三十里入江,曰利港;後塘橋東北入江,曰申港;三山石堰東北入江,曰「新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