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7 (1700-1725).djvu/6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焉。又西行過落星塘橋、大橋,而中橋河合焉。又西行為罵蠡港,入五里湖。

謝家河 。南運河分出小橋,西行入於蠡瀆麪杖港 。南運河分出小橋,西行入於蠡瀆新安溪 。運河至新安塘分出白龍橋,西行,徐淘涇南來注之。又西行,貫赤城溪而西納蠡口河北來之水。又西行貫張橋港。又西行,分而南為胡西埭河。又西行,分而南為壬子港。又西納唐干北來之水。又西而長廣自北來合,又西「過沙木橋」 ,出吳塘門入太湖。

徐淘涇 新安塘分流出橋,西行過流潭橋莊橋,北折而入新安溪。

沙墩港 新安塘分流西行入太湖。

永聖橋河 由譚渡南分入九里涇。

蠡瀆 自曹王涇分支南行,過落霞橋,經蠡口,貫以新安溪。又南行過八字橋,名「赤城溪。」 廣數十丈,長五里,出溪橋港而入太湖。

《稍涇 》,曹王涇又西,分支南行,過薛舉橋,而合於蠡口河。

蠡口河 ,蠡瀆之支,分而西,稍涇合焉。又西過錢秉橋,分支南入新安溪。又西行而中橋河北來合焉。又分支而南為張橋港,入太湖。又西曰「洪丘渰」 ,又西曰「唐干渰」 ,再分流入新安溪。又西歷葛埭橋而入長廣溪。

中橋河 《梁溪》自仙女墩分流南行過北橋、中橋、南橋,貫以落星塘,又南行過仲八郎等橋,入蠡口河,為入溪支流之三。

小渲港 :為入溪支流之四。

大渲港 :為入溪支流之五、二渲,皆自梁溪通五里,中隔平壤,相去可五、六里。居人悉植蓮芰,花時多泛舟為避暑之遊。

長廣溪 在縣南一十八里。長三十五里,廣二十五丈,介揚名、開化二鄉。北自石塘通五里湖,東合蠡口河之水,南行經下澤橋,出吳塘門而入太湖。《吳地記》:「縣南有長廣溪,水深三尺,陳勳所導。」 《元志》謂:「長廣溪西北注,與梁溪水會於湖口,由獨山、浦嶺二門以入太湖。」 按:梁溪水既有後溪港可出,南惟大渲、小渲分注五里而已。若長廣在五里之南,出吳塘甚便,逆入五里則難,無緣合梁溪之水明矣。長廣溪北口曰石塘,延袤二里餘。宋嘉定間,僧月林建橋三,曰廣濟、保安、惠安。元末莫天祐毀橋塞湖,以拒明兵,湖壅十餘年。至明洪武中,鄉人浦行素復建木橋。隆慶中始易以石,是為廣濟,而其二遂廢。其旁有三潭,曰旋水,深不可測,石塘口,號云「石塘是鬼,逆風順水。」 蓋五里湖本不下長廣,唯西南風大作,則太湖水湧而上,五里湖溢而灌於石塘,由長、廣以下吳塘,是時舟自石塘南下者,為逆風而順水也。

北大河 運河入縣境,「於五牧分流北行出薛家橋轉西,復東北行,過白沙橋為白沙圩。其分流而南為蔭橋河,又東行過九穹橋,分而南為柘橋河,又東行為五重涇。又東南行過麻塘口,而合於高橋河之四河口。」 自北大河之外,皆武進縣界。

石瀆 亦名「蠡河」 ,又名「西瓜瀆。」 運河分流東北行,東分為萬壽河。又東北行折而西,合柘橋河之水。又西北行過蔭橋以入於白沙圩。

高橋河 舊為五瀉水。《元志》云:「在州北一十四里天授鄉。闊六丈,深七尺。其源上湖大陂,自五瀉口北岸行,泝流四十里,至江陰、晉陵兩縣界。雉尾口,從界北四十七里至申浦上口,北入大江。潮汐所至,可勝二百石舟。舊有堰臨官塘,名五瀉堰。」 宋元祐間,治蓮蓉湖為田,置閘於此。今則架橋其上,曰高橋,而堰與閘俱廢。又云:「舊有長渠在州東北二十四里,勝二百石舟,入五瀉北行六十里而入江陰軍,今無知者。驗其方隅遠近,水力勝載,當與五瀉同泒而異名。」 按:二說五瀉之水泝流甚遠,今上湖故跡已不可識,約略其地,五瀉固即今之高橋河,但其界異耳。據今運河之支出高橋東北行分而東為五丫浜,又東北行,分而西為梅涇,不遠而止。又東北行,萬壽河北來合之。又東北行,東分為北張涇。又東北行,東分為石幢港。其自西來,合為五重涇。又東北行為四河口。又東北抵青陽,入江陰。芙蓉湖 在縣東北興道鄉。《寰宇記》:上湖一名射貴湖,一名芙蓉湖,一謂之無錫湖,在晉陵、江陰、無錫三縣界。東去州五十九里,東南流為五瀉水。《越絕書》云:「無錫通長洲,多魚而甚清。」 又《吳地記》:「無錫湖萬五千三百頃。」 陸羽《惠山記》:東北九里有上湖,一名射貴湖,一名芙蓉湖。其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