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之
綺山 在縣東十里。昔吳王泛舟其下,見野花如綺,故名。又誤呼為啟山。山有虎礪石,善利泉。由里山 ,在縣東南十五里。郭璞《條山記》云:「由里山前瓠子岡,葬之正者封侯王。」 由里之名昉此。或以四面皆九里,又名九里。或以礪石似遊鯉,訛為遊鯉。山巔作雲,邦人以為雨候。上有白龍洞,冷光泉出其南麓,里人亭其上,名「冷光亭。」 白石山 ,在縣西南十八里,山多白石。
青山 ,在縣西十里。《寰宇記》云:「上有干將鑄鑪九所。」
鎮山 在縣東三十里。《舊志》云:昔有虹蜺出此山,以鎮星散而為虹蜺,因名。其北麓有獨石,危坐如老僧,其頂氣出津津,即為雨兆,石頭港以此名。
時山 ,在縣東三十里。昔以時姓者居此,故名。亦為「毘山。」
赤石山 在縣東三十里。山下產紅石。
雞籠山 :在縣東四十里。
砂山 在雞籠山東
白龍山 在縣東南五十里。相傳,有白龍遊其上,今龍洞在焉。遇旱禱之即應。又其形如龜,俗呼為「烏龜山。」
白鹿山 ,在縣東五十里。吳王出獵,得白鹿於此,故名。
顧山 一名「龜山」 ,在縣東九十里,以其界無錫、常熟也,俗呼「三界山。」
慶山 在西順鄉慶雲里,因名。又名盤石山。秦望山 在縣西南二十里。《風土記》云:「在暨陽縣西。」 今俗呼為茶岐山。
雞籠山 :即秦望山東峰。秦皇帝以錦籠籠雞於上。
觀山 ,在縣西南二十里。相傳吳王遊觀於此,故名。
丁國山 在觀山側
焦山 在觀山南,本名「樵山」 ,訛今名。
浮山 在縣東北揚子江中,又名「巫山」 ,為江海門戶。
高山 與觀山連,南屬武進,俗呼「舜過山。」 段山 在縣東北七十里大江中,與楊舍城相望。
揚子江 在縣之北,相去二里許,闊漫四十餘里,源出於岷。《尚書》曰:「岷山導江。」 《水經》曰:「江出岷山,始若甕口,可以濫觴。及其至乎江津,放蕩渤潏,不方舟,不避風,不可以利涉。」 《周官》:「揚州,其川三江。」 《漢·地理志》註:「岷江為大江,至九江為中江,至徐陵為北江。」 今之潤州京江,《禹貢》北江也。揚子,蓋江之別名,貫徐州廣陵,西接武進,達京口,其流同宜,並稱北江。直北越馬馱,抵通、泰諸州,東連常熟,又東流入海。中有孤山、段山、巫山、石釘、三角等沙,江潮一日夜再至,呼吸萬里,吐納百川,旁灌諸港。昔人稱大江,謂作「限於華裔,壯天地之險界」 ,信矣。
前湖 在縣東昭聞鄉,今盡為農畝,唯烈女祠前池水一窪。
暨陽湖 《宋志》云:「舊經在縣東十五里。」 又有螺洲,並莫詳所在。
芙蓉湖 《宋志》云:「在縣南四十里。」 《寰宇記》云:「即射貴湖,一名上湖。」 《陸宇記》云:「南控長洲,東連江陰,北掩晉陵,周圍一萬五千三百頃,又號三山湖。」 今皆為圩田。
胥湖 《宋志》云:在縣東。《舊經》云:「伍子胥亡入吳,至此擊劍而歌。」 湖在胥歌村,因名。
繖墩湖 《宋志》云:「在縣東三十五里」 ,其地四十七畝有奇。紹興十六年,詔為放生池。湖中有土阜,名「繖墩」 ,即吳王第八子墓。諸湖皆堙塞,獨繖墩湖在耳。四周水僅尋丈,地畝較狹,已非《宋志》所載。
黃田港 在君山西南。自磨盤墩側引長河北貫城中,出黃田閘入江。
鰣魚港 在君山東引東轉河,北入江。
趙婆港 在黃山東,又名「黃山港」 ,導橫河北入江。
白沙港 在蕭山,東分橫河,北入江。
石牌港 在石牌山。東分橫河,北入江。
石頭港 自定山南三河口導長河而東北折,經橫河出鎮山東入于江。
雷溝 在石頭港東五里。分橫河入江。
陳溝 在雷溝二里,分橫河入江。
蔡港 在白龍山北。自白唐橋西引長河北至恩莊,折而西,又北折經橫河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