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7 (1700-1725).djvu/7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茶山 在藕山西一里

山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山巔有池,禿角白龍穴其中,將雨則見。宋時築祠于上。

保安山 :在山,東南有寺。《虞山》 在山東曾產連理木。《金鵝山》 在。山,東北相連屬。《郡國志》云:「昔有金鵝飛集于此,故名。」唐改義興縣為鵝州,取此義。

陽山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周子隱《風土記》作山上有子隱「試劍石」,至今上有劍痕,其淬劍兩膝著處皆窪。又有彰善寺,即宋樞密使郭三益香火院。

李山 ,在縣東北三十里。有李山禪寺。

浮山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兩峰對峙,溪流環繞,詩人多題詠,目為「浮峰蘸碧。」

竹山 在縣東北六十里,濱太湖,與夫椒山相對。東有洞,出白泥,取以堊壁,其堅澤勝石灰。蓼莪山 ,在縣東北六十里。晉時王褒隱此,每讀《蓼莪》詩,念父而泣,門人為之廢《蓼莪》。

柯山 在縣北四十里。有雲陽侯蔣默墓。𠙶山 ,在縣西北七十里,周三十里二百步,高一十二丈,西入溧陽界。《風土記》云:「昔𠙶姥于此得道,後人立亭祀之。漢建武中,嘗封蔣澄為𠙶亭鄉侯。」

都山 ,舊名工字山,以山形似「工」 字,故名。在縣西北四十五里,有蔣澄墓。

琅玕山 在縣西北九十里。山頂有龍湫,歲旱禱雨。

彭祖山 ,一名「黃土山」 ,在縣西北七十里臥牛山。

荊山 其分支有大玉山、小玉山。

安樂山 已上三山俱縣西北八十里,與𠙶山對峙。

柚山 在縣西北八十里。周圍十餘里。昔人多種橘柚于其上,故名。巖懸瞰洮湖,與大坯山對峙。東麓有「蔣氏讀書精舍」 ,今不存。

大坯山 在縣西百里洮湖中,與小坯山相望。二山水環四面,望之若浮,故名。其山《金壇》《溧陽志》並載,而《一統志》獨屬金壇。今此山專屬宜興,上有普門禪院,亦屬本縣僧會司。

小坯山 ,一名白石山,亦在洮湖中,大坯山稍南。《輿地志》云:「長塘湖中有小坯山,水底有石室,石上有虎跡,水涸則見。」

漸山 在洮湖濱。峰巒奇怪,以詩有「漸漸之石」 ,故名。

周山 ,在縣西北一百里餘洮湖東。舊傳「博士周生烈葬此」 ,故名之。按烈,燉煌人,仕魏,三國區分,豈越境終于此?一云嘗獲斷碑,乃烈所作,未知孰是。

力山 去周山一里

篠嶺 在縣東南五里,有三塢,前後連亙。縣嶺 ,在縣東南八里。

銀樹嶺 在縣東南十里。

偃月嶺 在縣東南三十五里頤山。唐陸希聲詩有「山嶺依稀偃月形」 之句。

《松嶺 》在頤山,陸希聲有詩。

啄木嶺 在縣東南七十里均山區。唐、湖、常二守貢茶相會于此。

垂腳嶺 在縣南六十里,入長興忻溪界。《十道志》云:「行人陟嶺,多重趼。一名懸腳嶺。」

使嶺 在縣南四十五里君山東。土人以君山最高,而此嶺在前,有「使承其君」 之義,故名。下馬嶺 ,在縣南二十里均山區。山蹊巇險,過者解鞍。

槲嶺 在縣南三十五里君山東。多產榛栗。楊梅嶺 ,一名「山花嶺」 ,在縣西南二十里君山西。昔產蜜楊梅,郡以入貢。後任昉至,謂其病民,奏革之。

箬嶺 ,在縣西南八十里,即箬山。

茗嶺 在縣西南八十里。

鳳飛嶺 在縣西南八十里。

相公嶺  、旻嶺   。穀嶺。

襄王嶺  、箭嶺   、四嶺。

梅子嶺 宋建炎二年,巡檢方允武與金兵戰,沒于此。

大賢嶺

毬山嶺 巳上九嶺,俱在縣西南八十里外,《舊志》有武花嶺,今入寧國府界,此不復載。

會仙巖 在張公洞側百餘步,孤峰壁立數仞,若琱琢然。宋紹聖間,有老姥見二叟倚石回睨,巳遁,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