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玕山龍潭 :在縣西北七十里。
聖山龍潭 :在縣西南三十里。
白茫潭 ,在縣西四十五里。廣數百畝,受金壇、溧陽諸水所注。
拜都潭 :在縣西四十里。
鸚鵡塘 在慶源門外,廣袤約百畝。
橫塘 詳見瀆
吳溪塘 在縣東十里
張渚 一作「漳。」 《明官制》張渚鎮巡檢司作「張。」 在縣西南七十里。
西洋渚 詳見溪
湖㳇渚 ,在縣東南四十里。潼渚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唐咸通中《報恩寺塔記》作「潼渚涇。」
蝦籠涇 《爾雅》云:「直波為涇。」 在縣西九里許,西納溧陽、金壇諸水,東入荊溪。
癸涇 ,一名「歸涇」 ,在縣西三十六里。穿《汫浰》渰入西九
白雲涇 在縣西六十里從善區。上接溧陽、金壇諸水。
孟涇 在縣西北四十餘里。昔刺史孟簡所浚,以避滆湖風浪之險,故名焉。
黃潼澗 在縣南五里。源出君山,北入荊溪。大澗 在縣西南十里。源出南岳,北入荊溪。治林澗 在縣西南十五里。源出君山,北入荊溪。一名「泊林澗。」
洛澗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
橫澗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源出君山,北入瀉溪。
白馬澗 在張公洞側。舊傳白馬見於此。韓熙載《洞靈觀碑》云:「飛白馬于澗前,臥金牛於潭底。」 水西澗 ,在縣南七十里。
真珠泉 一名卓錫泉,在南岳,即洗腸池也。唐稠錫和尚嘗曰:「以此泉烹桐廬茶,不亦稱乎?」 未幾,有白蛇銜茶子寘菴側。自是種滋蔓,味倍佳,因以入貢。時人爭致官府,征需無已,寺僧苦之。白居易《題壁間》云:「官符星火催春焙,反使山僧怨白蛇。」
陽羨茶泉 在啄木嶺、長興分界之處。唐湖、常二守貢茶,相會于此。祭拜則泉湧出,過期則涸。昔有亭覆之,今廢。
潛虯泉 在湖㳇渚。幽深泓澄,人莫之測。中有四足鯰,數歲之中輒一出。出必大水,禱之則復入于穴。陸希聲詩云:「蟠虯小穴出嵌空,潛伏幽姿在此中。」
於潛泉 在湖㳇鎮稅務場後,竇穴闊二尺許,狀如井,其源伏流潛通,味頗甘洌。唐修茶貢,泉亦遞進。
金泉 泉色炯炯如金,有三:一在金泉區礪山,一在永豐區敷金嶺,一在均山區唐貢山。湯泉 在縣西南七十里,水溫可浴。
沸泉 在縣西南八十里慈湖溪側。源湧如沸,大旱不竭。
游泉 在縣南四十里。水味甘香,可飲。
丹井 在縣東南隅通真觀三清殿前。舊傳呂洞賓煉丹于此。
「天然井 」 在南岳寺前。
葛墟井 在縣北三十五里。舊傳葛洪煉丹於此。
白兔井 在沖寂觀三清殿前。
胥井 在縣西南八十里許。泉湧則溢,俗名「西井。」
東堰 在縣東關外
空西堰 在長橋西,並宋時廢。
繅車堰 在東九北。有捍水堤,明閔詵築。程墅堰 、潘堰 、離群堰。
湯堰 並在洞山區
葑埭 在縣西南七十二里,與溧陽分界李公堤 在縣東水關外。先是太湖水漲,風浪衝激關橋,屢修屢壞。明正統間,丞李暄築長堤以障之,而患始紓。邑人感其惠,因稱「李公堤。」 後令鄒旦、主簿王能追建杜樊川水榭于其上。今為僧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