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8 (1700-1725).djvu/1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有金雞嶺、般若院、浮玉亭、與同亭、藥王廟、天妃廟、關王廟、褒忠廟、銀山寺、好漢亭。明嘉靖時,祀土人義兵死倭難者。其下紫陽洞,張紫陽真人居此口。第一村,則孫楚別墅也。又名雲臺山。玉山 在城西江口,舊無玉山之名,以與金、銀二山鼎列,故曰「玉山。」 上有水府殿、觀音大士殿,下有避風館、藏經閣。濱江有釣鼇亭。

鎮屏山 在銀山側,下有潮音洞。

陽彭山 ,在城西一里,上有東嶽廟,藏佛禪院。碧霞元君殿後有麗春臺。

五州山 在城西三十里。相傳山絕頂望見五州。宋曾布詩:「天際林巒壓壽丘,夾江旁瞰兩三州。」 又云:「海門西北起崇丘,極目參差見五州。」 皆用此說。《文選》顏延年《車駕幸京口詩》云:「春方動宸駕,望幸傾五州。」 謂九州之地,宋得其五。按晉、宋之間,淮北遺黎僑寓江左,疑五州之民居此山左右,故名也。梁時有寺,武帝幸焉,輦道尚存。宋丞相陳升之親墓在上於山半建顯慈寺,有觀日、臥雲二亭,蘇子瞻嘗至,題曰:「臥看滄江。」 有泉流山下,匯為溪,澄泓不竭,土人名曰夕溪。有千尺井,翠巖禪師詩云:「門對懸巖千尺井。」 建炎間,徙寺山下,後廢。明萬曆間,復建因勝寺。崇禎間,建翠巖室,以昔有翠巖禪師居此也。

香山 :在城西四十里。

鐵爐山 在城西四十里。有翟公泉、崇聖寺。「曹山 」 在城西五十里。明成祖渡江,駐山下為行朝。一日臣民入覲,賜膳遷擢。

覆船山 在城西南五十里。《明一統志》以為即酒罌山,而梁武帝《輿駕東行記》以覆船、酒罌,高驪並列,則又似二山也。

高驪山 在城西南五十里。亦名句驪山,有句驪山神廟。《名山記》云:「高句驪國女來此,海神乘船致酒醴聘之,女不從,海神撥舟覆酒,流入曲阿,故酒美。」 對山下有仙人洞,內有石桌石。碁崙山 ,在城西六十里。

莫山 與《崙山》相近。

石公山 在城北九里,瀕江,為焦山過脈。下有石檻,與焦山對峙。山形如雙象,一曰「象山。」 有洞曰「象山洞。」 僧倚洞建庵。舊有送江亭、威輔堂。駱駝嶺 在郡城五條街西北,今為路。

烏風嶺 在夢溪上,與聖像山對,又名「烏盆坳。」 甘露嶺 在北固山,俗名「龍埂。」

金雞嶺 在城西五里。一名「京畿嶺。」

三里岡 二:一在城南,名「南三里岡」 ;一在城西,名「西三里岡。」

望城岡 :在城東南六里。

夾岡 在城東南八里

長岡 在丹徒鎮東南一里。

朱灣岡 在諫壁鎮東南七里。

詐輸岡 :在城西南十五里。

黃墳岡 :在城西五里。

分流岡 :在城西三十里。

樂亭岡 :在城西三十里。

湯岡 :在城西四十五里。

大江 揚子江一名京江,東注大海,北距廣陵。《三國志》:魏文帝將東征,出廣陵,臨大江,見波濤洶湧,不敢渡,歎曰:「固天所以限南北也。魏雖有武騎千群,無所用之。」《類集》云:水至金山,分為三。《水記》:「揚子江南,零水第一。」又李德裕使取金山中泠泉水。蔡祐《竹窗雜記》:石排山北,謂之北「江最深處,釣者云深三十餘丈。」夾岡河道, 俗分大小名之。在丹徒縣南曰小夾岡,丹陽縣北曰大夾岡。宋慶曆中,嘗置堰,旋罷。《宋會要》:慶曆中,於夾岡道置堰,功費多而卒無補,旋罷。《舊志》:「夾岡地勢縈迴,岐分山脊,相距曠迥,行者惴惴。」熊叔茂詩:「僻疑昏有虎,靜怪曉無雞。」謂此地也。嘉祐中,郡守宇文紹彭刱置六鋪,撥邏卒守之,舟行陸走,恃以無恐。

龍目湖 《郡國志》曰:「潤州遏陂有湖,名龍目湖。」 劉楨《記》曰:「秦王東遊,觀地勢,云此有天子氣,使赭衣徒鑿湖中長岡令斷,因改為丹徒令,水北注江。」 《梁典》云:「武帝望京峴山,盤紆似龍,掘其左右為龍目。」 二湖未詳孰是。周孚詩:「平湖認龍目,斷嶺記蜂腰。」 鶴林寺前山有名胡蜂腰者。社墅湖 ,在縣東南十五里。

寺湖 在縣南十八里

鄭湖 在縣東南三十五里。

新豐湖 ,在縣東南三十五里。《元和郡縣圖志》云:「晉大興四年,晉陵內史張闓創。」

夢溪 在朱方門外子城下。今其水流入關河。馬林溪 ,在城南三十五里。皇甫冉有《馬林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