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閘 在新河
新閘 今名南閘
丹徒鎮閘
水䃮 在郡城高橋東。漕水溢,則此䃮受之,入市河而達於江。今廢。
黃水䃮 在丹徒鎮江口。宋紹熙間,郡守陳居仁創,張縉有《記》,不存。
丹徒澗壁二石䃮 ,宋慶元年間,總領朱晞顏以漕渠乾涸,刱二䃮引江潮入渠,當時便之。後廢。
程公壩 上下二:上壩在甘露港,下壩在京口港,相去二里許。宋咸淳六年,郡守趙溍立溍以啟閘洩渠,水不便,故改立二壩,民甚便之。明改甘露壩曰「新港壩。」 甘露今廢。
鱔魚壩 在城西北鱔魚港上。今廢。
大塘壩 在洞仙鄉塔山下。
鸕鶿堰 未詳何地。唐僧皎然《送楊山人往京口買藥歌》:「夜驚潮沒鸕鶿堰,朝看日出芙蓉樓。」 丁卯埭 ,在城南三里,晉司馬裒立。《輿地志》:「元帝子裒鎮廣陵,運糧出京口,為水涸,奏請于丁卯港立埭。」 今廢。
經函 在郡城東南四十里。蔡祐《雜記》:「京口漕河西有良田數十頃,地勢低於河底,若不置經函泄水,田即為湖。經函高數尺,闊亦如之,皆巨石磨琢而成,自運河泄水,東入于江。」
風雲路水巷 宋寶祐三年,郡守印應飛築。自上河街至普照寺沿河一帶,因民居湮塞,舟行阻滯,闢而築之。置水巷以便防虞,扁曰「風雲路、下鼻塘 。」 明時為民間隱占。萬曆中,知縣龐時雍清出,濬深丈餘,給穀增堤,植柳千株,可備旱潦,眾民便之,仍為立石。今半為田塘,僅存半。京口港 在城西北江口。
金線港 去甘露港一里,宋武帝微時居此。新港 在京口甘露之間,明弘治十二年濬。鱔魚港 ,在通津門外。
丹徒港 二:在鎮之東西。
澗壁港 在縣東三十里。《南史》作「諫」 ,《南唐盧絳傳》作「澗。」
沿江圩岸塘堤 自炭渚起,上接江寧府句容縣界,下至匡家橋港丹陽縣界,長一百三十里。「沿漕河 ,上自江口起,下至辛豐、丹陽縣交界止,計長四十五里。」
炭渚港 在二區十三都二圖。至司馬橋止。高資港 在二區十三都三圖。至香山口止。黃泥港 在二區十三都一圖。
馬步橋港 在二區十三都一圖。
樂亭鋪港 在二區三都,七圖。
七里港 在一區三都四圖。通至三都七圖止。錢永港 在一區三都三圖。
費家港 舊名二里港,通下鼻塘,在一區三都。三圖至四圖止。
下鼻港 在一區三都,《四圖》。
斷妖港 在一區三都七圖。
洪信港 在一區,二都七圖。
新閘口 通浮橋內運河,在雲山坊。
掘港 在雲山坊
甘露港 通城內河,出便益橋,在雲山坊,大一都一圖各半。宋轉般倉在此,史彌堅嘗濬之。明萬曆初,猶通鳳凰池。春夏船泊石壁下,今漸淤矣。
斗門港 在大一都。一圖。
倒流港 :在大一都。一圖、三圖各半。
青山港 在大一都三圖。
木杓港 在大一都,三圖。
侯家港 在大一都三圖。
范家港 在大一都三圖。
楊家港 在大一都三圖。
渡泥小溝港 :在諫壁鎮。通半舟橋,止係一《五圖》地界。
洩溝港 在十三區八都《二圖》。
鐵錨港 通尤家橋,在十三區八都二圖歷六圖至崇七圖止。
孩溪港 在十三區、八都、七圖,通至十區、八都、八圖、九圖、古竹止。
柳港 在十區十一都,一圖至趙家山止。大港 在十區十一都,一、二、三圖至戴家村止。韓家港 在十區十都,二圖至圌山後止。善家港 在十區十都十一都。吳沙四圖,俱通沙腰河,南通劉仙港,北通山北港。
蔡家港 在十一區二十二都,《朋七圖》至善家村水洞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