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8 (1700-1725).djvu/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福建歸拮据復建,廟貌為之一新。

蘇東坡先生祠 ,初即二賢祠。明嘉靖初,知府王教謂龜山先生舊已有祠於通吳門內,祭宜專敬,乃移文靖像於舊祠,即市街西也。而獨為東坡書院,屬無錫邵寶為祭文。後以道南書院故合祀,復稱「二賢祠。」 萬曆三十年,兵備湖廣按察使梁祖齡,蜀人也,又先嘗為武進令,因捐贖鍰建之。

崇賢祠 在史家巷東,祠胡忠安濙。明嘉靖年間,其子請立祠,奉旨賜額,即其賜宅建祠,春秋致祭。

鄒忠公祠 在朝京門。明萬曆三十二年,蘇松兵備道鄒墀檄知縣晏文輝建。

「唐荊川祠 在運河南天禧橋西。明嘉靖三十九年,總督胡忠憲檄有司立祠關王廟西。四十五年,移建於此,有司春秋致祭,王錫爵有《碑記》。」 「五顯王廟 俗名靈觀廟,在元豐橋西,內有古木二株。唐天祐三年,刺史張崇以郡多火災,建其位,背離,面坎五行,以水勝火,蓋所以厭而禳之,其患頓息。歷代事之尤謹。明永樂」 十二年修。宣德間,知縣朱恕重建正殿。景泰中,殿燬,惟華光樓獨存。成化、弘治間,相繼修飭。郡士朱昱《記》云:「初名五通,後更五顯。」 宋大觀二年賜額「靈順。」 宣和五年封以侯爵。淳熙元年進公,嘉定二年並封王。或謂華光藏菩薩為佛中上善,居五神之一,此五行之中氣也。又有廟在奔牛鎮,相傳神姓蕭,正廟在徽之婺源縣。

延陵季子廟 ,按山謙之《丹陽志》,「南廟在晉陵東郭外,北廟在武進博落城西廟在潤州曲阿,今丹陽縣延陵鎮。廟有百井,多湮廢。祠有三:一在郡學講堂東偏,淳祐間,郡守張孝賁建。嘉熙初,教授張震發請於朝,擬加王爵,未克行,祠亦廢。一在通吳門鐵冶巷。一在天慶觀東,今太平橋者,是晉陵令趙彥橚建,元大曆」 己巳,總管移剌迪重建。至正二年重修。天曆三年,常州路總管府知事翟如忠重修,壬辰燬於兵,惟存二碑。明洪武始定祀典,更建廟於雙桂坊,而此稱「外祠」 云。

東嶽行廟 在季子廟西,前俯運河。宋有天齊仁聖帝殿、聖母殿、帝后德生殿、五嶽會聖樓、兩廡皆有像設。樓東有嶽司堂,西有廣惠行殿,郡官辭謁、祈禱、雨暘咸詣焉。殿前有銀杏二株,黛色參天,數百年物也。明嘉靖十六年修,二十五年重葺,通政張寰書額。萬曆間,道士陳體仁建玉皇閣於後。

皇清康熙三年,邑人陸演建斗閣於殿西,上有斗。

姥像閣前,復建堂三間,額曰「輔仁堂」 ,免科基十六畝二分六釐五毫五絲。

忠佑行廟 在東嶽廟後,即陳司徒東第。唐太和七年,縣令高榮以禱雨獲驗,重建,今廢。降子廟 在降子橋南,祀東嶽之神。以唐郡守獨孤及禱子有驗,故名。明洪武初建,正統間重建。

胡文恭公祠 在端明寺。宋淳祐八年,郡守李迪肇建。元末與寺俱燬。明永樂元年,移建寺於德安門外,仍立祠以祀焉。

卞忠貞公祠 忠貞公後有名長卿者,宋紹興間官兵部尚書,扈蹕南渡,卒,賜葬勝西里,子孫世家其地,因建祠。

毛古菴祠 :公歿而人以為神。其十里之內,老人婦女,歲朝必拜曰:「『公顯』。而十里中三十年間無一訟於官府者,止向公質成,敢忘其德乎?」 邵康節先生祠 :在漳湟里。順治十八年,康節裔孫邵文燦建。

吳、許二長官廟 在縣東南七十里。相傳無錫、晉陵二令為陽湖泛溢,親視堤堰,赴水救民,水遂止。邦人感之,為立祠,邑東南境遍祀之,為土神。今孟春橋旁有墩曰「廟墩。」 一云墩下井水泛溢不止,二令投於中,屍從勝力橋旁流出,民因立祠於上。今不存矣。

周文襄祠 ,在祥符寺。文襄撫江南最久,嘗登茲山。寺僧智瀾請繪像於祠,祀之。

水平王廟 在分水嶺。王為后稷庶子,佐禹平水,至會稽,誨人浚導,後祠之。胡文恭宿請登祀典。建炎間,郡守周杞以劉龍圖駐兵,遂加修建,并祀龍圖。明嘉靖間重修,唐鶴徵記。

劉龍圖祠 夫椒錢孝《記》云:「劉晏仕遼為郎,領兵歸順於宋,自誓赤心報國。建炎間,寇犯常州,太守求救,晏率七子出奇破之。後追潰黨至宣城遇害。詔進龍圖閣待制,常民因其駐兵水平廟中,敗賊即廟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