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8 (1700-1725).djvu/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華節婦祠 在惠山華孝子祠左廂。原祠久廢,寄主《單貞女祠》內。單祠毀。袝浦《烈女祠》,康熙戊辰,華裔即舊地重建。

唐節婦祠 在西關外

浦烈女祠 在秀嶂街。明崇禎中,馬文肅世奇偕弟世名即女墓建祠。

皇清康熙初,縣為設祭,知縣吳興祚又博采《志節》,盡

列其中。凡詔旌者十一人,未旌者四十一人。《江陰縣》

社稷壇 在澄江門外一里。宋軍社壇與稷壇同在觀風門外,其縣社壇在天慶門內。元因軍社。明洪武三年徙今地,初為二壇,八年合為一壇,四陛三級,以周垣為四門,門從北入。壇植石主一,剡其上,而培其下於土木主二,一書「縣社之神居左,一書縣稷之神居右。」 祭以春秋仲月上戊日,羊二、豕二、帛二、代鹿、羊一、「兔二。」 壇西為齋房神廚,北為刑牲地。正德九年重建。東西五十三丈,南北三十二丈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天慶門外西南一里。宋附軍社壇,後元因之。明洪武三年建今地。初為二壇,八年并為一壇,以城隍合祭。其制與社稷壇同。門從南入。壇設木主三:一書「風雲雷雨之神」 居中,一書本縣境內山川之神居左,一書本縣城隍之神居右。祭以春秋仲月上巳日,羊三、豕三、帛七代,鹿、羊一、兔二。壇東為神廚齋宿、宰牲庖庫房。正德九年修。東西五十二丈五尺。南北三十五丈

邑厲壇 在社稷壇後,明洪武三年建。其制繚以周垣,啟門北向,正中設壇,《祭文》有碑。洪武七年,欽定歲以清明日、七月望日、十月朔日晡祭,羊二、豕二。壇南為神廚,東西十九丈,南、北二十七丈。

里社壇 :每里立社耆老,歲以春秋仲月,用羊一、豕一,祭五土、五穀之神。

鄉厲壇 每里立壇,耆老歲以春秋仲月,用羊一豕一祭,無祀鬼神。

城隍廟 在縣治東順化坊。明洪武初,江陰侯吳良即古演教院古址建。正德五年,道士蔡道清募修。嘉靖元年十月辛丑,火,十一月望復火,延燒殆盡。六年,知縣張集重建,復於廟之西北為宿齋所。萬曆二十四年,道會司劉啟良募修,改儀門為樓榭。崇禎三年,張紹祖募修。

皇清順治間,寢樓燬,復建。康熙六年重修,兩廡撤垣。

牆。先是兩廡皆壁,穴以通明,於是東西相向,始豁然洞徹焉。明洪武八年,定制,合祭風雲雷雨山川壇,有司朔望謁廟。到任之初,迎山川於社稷,與合祀諸神主就廟以祭,設誓戒,即今無改云。

延陵孝子廟 在申港,先未載《祀典》,明正德五年,知縣王鉼請於行臺,始行之。每歲春、秋二祭,以羊一、豕一。

「延陵季子」 家廟 在海防署後。

三皇閣 在大街舊察院東醫學內。祀伏羲、神農、黃帝三皇像。康熙二十二年,知縣沈清世復行祀典。羊一、豕一。

關帝廟 :在布政坊右。明初,江陰侯吳良改澄江書院建。祠後屢有興修。其神案前有井,相傳為一邑中極。康熙十八年,總鎮劉選勝重修。每歲二祭,羊一、豕一、帛一。

睢陽廟 在虹橋西。北向,本五通廟。明弘治九年,知縣黃傅毀五通像,遷廣福寺門,廡《睢陽像》於其中,改今額。每歲春秋二祭,羊一、豕一、帛一。二侯祠 在虹橋東。明嘉靖十一年,改火星廟重建,祀明初守將江陰侯吳良、靖海侯吳禎。每歲春秋二祭,羊一、豕一、帛一。知縣武茂周以千戶沙原德從祀,知縣沈清世又以萬戶侯郭旺、郭讓從祀。

張侯廟 在君山之西。明宣德九年創建,祀本府同知張宗璉。後日就傾廢。弘治十一年,知縣黃傅折毀天妃宮,重加修建。每歲春秋二祭,羊一、豕一、帛一。久之,廟復傾頹。天啟四年,邑人徐弘祖等捐貲重修,廟貌復整。明末屢經兵亂,又廢。

尚書廟 在青暘鎮。祀明巡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周文襄忱。每歲春秋二祭,羊一、豕一、帛一。愍忠祠 在城隍廟西。明知縣錢錞于嘉靖三十四年六月十三日禦倭死難。事聞,贈光祿寺少卿,立祠於縣。「每歲春秋二祭,羊一、豕一、帛一。」 殉難義勇楊成、陳裕肖像其旁,祔祭。歲久圮廢。崇禎元年,知縣吳鼎泰捐修,增祀殉難兵邢惠、郭斌二人。按楊成初有專祠在愍忠祠側,亦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