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8 (1700-1725).djvu/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二祭羊一、豕一。云:「于康熙二十二年以前主簿曹廷慧、典史閻應元從祀。」

義勇祠 :在青暘鄉南街,祀明嘉靖中禦倭寇死難團長吳兌。其祭祀,每歲二舉,羊一、豕一、帛一。

義士祠 在順化坊,祀義士黃鑾。明嘉靖年間,鑾捐金造城,出粟助軍賑饑。事聞,授指揮使。每歲春秋二祀,羊一、豕一。按嘉靖年間,有周蘭者,以禦江寇難死。每歲春秋二祭,羊一、豕一。惜無專祠,而祔祭於陳烈士祠中。烈士故淫祠,宜別為周蘭創宇云。

烈女祠 在來一坊。《郡志》作靈應廟。舊稱前湖七娘子廟,祀五代時何氏女罵賊死於前湖,見夢里人曰:「吾當血食此地,伺湖為田,則廟貌祀我。」 已而果然,故有祠。明正德四年,邑人張簡更今額,刻王逢《題烈女詩》於石。嘉靖年間,邑人季科為立英烈坊。

陰六娘子廟 在東城

龍王廟 :在由里山東南麓。時年歲大旱,祈禱咸應。

文星樓 祀「文昌」 ,在楊舍城東隅。里人惠疇建造。

宜興縣

社稷壇 在縣西門外。舊云「在州治南,明洪武三年,令謝德清移置今地,初為二壇。八年,詔為一壇」 ,北向,東西廣二丈五尺,南北如之,高尺四寸四分,木主二,高三尺二寸,方四寸五分。「一縣社之神居於右,一縣稷之神居於左,旁列神廚、宰房。今圮北為宰牲池,外繚周垣,環蔭巨木,今多圮仆。每歲春、秋二仲月上戊日」 ,有司先期齋戒致祭。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門外。舊云在州治西南,與儒學相鄰。明洪武三年,令謝德清移置今地。壇南向,廣袤與社稷壇同。木主三:一風雲雷雨之神居中,一本縣境內山川之神居右,一本縣城隍之神居左。神廚、宰房、牲池,與社稷壇同。周垣蔭木,今多圮仆不存。每歲春、秋二仲月上巳日,有司先期齋戒致祭。

邑厲壇 在縣北門外。明洪武三年創立,繚以周垣。今圮壇之高廣如制。木牌二,俱題「本縣境內無祀鬼神。」 每歲春三月清明日、秋七月十五日、冬十月朔日,晡時致祭。先三日有司移牒城隍廟,召集鬼靈。屆期奉城隍神位于壇正中,南向,以轄其祭。

「里社壇 明洪武十年定制,每里立社壇,耆老歲以春秋二仲月祭本境五土五穀之神,今廢。鄉厲壇 明洪武八年定制,每里立厲壇,耆老歲以春三月清明日、秋七月十五日、冬十月朔日,祭本境內無祀鬼神,今廢。」 按鬼社、鄉厲二壇祀設,自明高帝詔令恩禮至為周渥。比來鄉村不特廢祀,并彝其地而侵漁之。至菴院浮屠、蓮社,則男女相率聚賽,道路肩摩。即彼之資,以修此之廢,果孰得而孰失耶。

城隍廟 在縣治東南二百步。舊在省倉門東。宋嘉定間,令羅仲舒拓縣圃地益之。紹定間,令趙與悊「鑿城西垣為門,臨通衢。明洪武初,移置今地。正統間重修,立石坊於前。嘉靖間建,增廟後廳房。每歲春秋仲月,合祭於風雲雷雨山川壇。」 清明、中元、十月朔,主祭邑厲壇。新官到任,則以特牲告廟。每月朔望行謁。

縣土地廟 在縣治內儀門東。明洪武初建,奉本縣土地之神。嘉靖中重修。萬曆間,令陳遴瑋重建,列於寅賓館東。

袁府君廟 在縣治西南隅。北向。祀漢陽羨令袁圮。宋皇祐三年,以雨應禱,虞大熙作祠銘。紹聖間,令王梁材增葺之,邑人單子發序其事。政和初,賜廟額「果利。」 紹聖九年,賜爵嘉惠侯。明洪武初,詔去舊號,題木主曰「漢陽羨長袁公之神。」 歲有司以春秋仲月致祭。正統中,令鄒旦重修,乃塑像崇祠。

周希侯廟 在縣治東南隅,北向。祀晉平西將軍周孝侯處。陸機為譔碑文,王羲之書,再刻於唐元和間,非晉故珉也。明嘉靖初年,有府倅署縣,適倉房圮,乃令稅長儲糧米。廟廊碑沈,米中、米蒸,碑蝕,觀者惜之。萬曆壬午,邑人吳詹簿馭過吳門,購得宋搨唐刻舊本,丐善書周天球摹勒於石,為亭樹之。然元人據《晉史》與碑載事蹟多所舛異。及侯之死與作碑年月先後不次,併其文與字兩病之,遂疑其贗。宋紹興七年有「乞奏晉周孝侯廟額,敕賜英烈」 ,十年封忠義侯,後累封至忠武公,父魴封積慶公,妻盛氏封慈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