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8 (1700-1725).djvu/5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司守備各一員,步兵五百人。三年改都司,五年改守備,俱屬常州營統轄。其署在大街,即黃介子沒官故居。十八年,常州營參將調任江陰,帶領舊轄兵三百人,共一千五百人,統轄常無江、宜靖、楊孟七營汛地。

康熙四年,改副總兵,統轄常、鎮二府水陸汛地。七年,改遊擊,仍統常州以下七營。八年,復改副總兵,統轄四府。十一年,復改守備。是年,因調京口左路水師官兵駐防江陰,經總督具題,于原調官兵內將七百人改鳳、泗等處,本營止設守備統轄,裁存兵馬,專司守城。又即于本年又議改遊擊,轄江、靖、揚、孟四營。

先是江陰縣統鄉兵一百名,耑守城池庫獄,于順治四年并入江陰營。康熙元年仍歸本縣。至四年議裁,其門關、庫獄,俱本營兵防守。

楊舍營 署所,仍明舊。其官,初以守備一員,統千總一員、把總一員。于順治六年省把總。其兵,康熙十二年見數:馬戰兵十人,步戰兵六十一人,守兵一百九十九人。分屬汛地,濱江起蔡港,止界涇、內地本堡革墅、章鄉、北角、唐市涇,凡六處。

利港巡檢司  、石頭港巡檢司 制俱仍明舊。惟司宇自傾燬至今不復,遂致居是官者不居汛地而居治城,譏察巡警,甚屬不便。

君山教場 仍明舊。而順治十三年,知縣武茂周拓地四畝有奇。康熙四年,參將吳標復拓田四畝有奇。

敵樓 仍舊,但港口沙蝕,岌岌乎僅存耳。「常鎮道」 標營 ,初設中軍守備一員,統兵二百人。順治七年後,裁存百人。康熙元年,本道省去備兵職銜,移駐蘇州,其中軍守備奉汰,而兵悉隸江陰營。

水師總兵官 署在中街,即舊常鎮道。康熙十一年,經總督具題,兵部議覆。其「鎮海將軍左路水師官兵,以其半移駐江陰,以其半分駐靖江。」 其制,總兵官一員,統遊擊、守備各二員,千總四員,把總八員,馬步戰兵共五百人,守兵五百人,沙唬船共三十隻,舵工、水手共三百六十人,隨船鐵木匠五人。以上自遊擊下,俱靖江,分駐教場,漸淚為《洿池》,宜復明舊。

宜興縣

順治三年,改南察院為「守鎮公署」 ,額設。

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經制》官兵二百名,戰兵一百名,守兵一百名。千總一員,管城守營兵一百五十名。

康熙元年,為錢糧不敷等事,城守鄉兵俱奉裁汰,千總歸併宜興營、江浙太湖營遊擊標把總,分防凰川地方,官衙營房基地共二畝七分,糧在民戶。

康熙十一年,經總督麻為請佈水師等事,裁去宜興營名色,歸併常州,改為《常州右軍》,仍設守備一員、千總一員,率戰守兵二百名駐防宜興地方。

靖江縣

順治四年,額設官兵三百三員名。馬騾八匹頭,月支糧餉銀三百十一兩、米九十石。本年十一月,部文加支米十八石。五年,復部文加增俸餉,每月額支銀三百九十二兩九錢四分九釐四毫,米仍支九十石。

七年,議汰千總一員,戰兵五十名,守兵五十名。復定馬二,步八,止存守備一員,把總一員,馬戰兵六十名,步戰兵四十名,守兵一百名。官坐馬六匹,營馬六十匹。八年,部議改額馬一、步九,實存兵二百名,營馬二十匹,坐馬六匹。十一年,部文改《經制》,仍定馬二、步八。

十二年,部文守備員下,每月裁減案衣銀六錢六分六釐六毫。

十三年,增兵三百名,連舊共存兵五百名。本年改「靖江營」 ,隸江北,屬漕撫節制,聽狼山副總兵調度援勦,錢糧仍在常州府支領。

十七年,新設鳳撫,專理軍務。本營不屬「漕撫」 ,改屬鳳撫節制。

康熙三年,抽去守兵十三名,抵哈將軍下閒甲之糧。本年又抽去守兵七名,抵哈將軍下閒甲之糧。

四年,部議「裁減本營兵丁一百名,戰馬七十五匹,實存官四員,戰守兵丁三百八十名,坐戰馬三十五匹。」

九年,增設遊擊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馬步兵五百名。

巡檢司 自宋、元已設,舊有弓兵八十名,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