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8 (1700-1725).djvu/6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君陽遯叟著《頤山錄》,窮極幽賞,每遇名勝,以絕句記之。

李刺史玉潭莊 即玉女潭。刺史名戡,唐渤海恭王之後,登進士第,拜刺史,終隱於此。

《陸氏山居 》凡二處:一陸敦禮所居,在金牛潭;一陸墉所居,在金泉。

茶舍 在罨畫溪,去湖㳇一里。李栖筠守常州時,有僧獻陽羨佳茗,陸羽以為芬香冠絕他境,可供尚方,遂置舍,歲貢萬兩。是陽羨茶貢,始羽一言,舍今廢。

南莊 在縣北五十二里。蔣穎叔嘗置義田於此,因名。自賦《詩》云:「耕春煙一隴,釣月夜千尋。」 又云:「功成乞身退,于此老吾生。」

東坡別業 在縣北五十里滆湖塘頭。宋嘉祐初,與蔣穎叔成卜鄰之約。元豐中,自黃移汝,乞常州居住,表有云:「臣有薄田在陽羨,可供饘粥。」 蓋於此托居也。

慶源亭 在縣北門外,今迎恩亭其故址也。宋元豐七年,東坡艤舟於此,有求書者,既作數紙題其後云:「早發宜興,飲酒一盃,醺然而醉。」 置拳几上,垂頭而寢。不知舟出門外,泊於慶源。雙楠軒 在縣城南。宋慕容暉所居。軒有雙楠如蓋,東坡命名,今不知其處。

五牧 ,在縣西四十七里。唐蔣乂居此,五子皆郡牧,因名其地。

蜀風 在縣西北四十五里。韋莊《蜀程記》云:「至寶雞縣,過三疊坂,田疇村落酷似義興風景,因名蜀風。」 李堅有詩云:「勿訝韋郎誇酷似,情知蘇子賦歸來。」

西石亭 在縣南八里。舊傳地產梅。陳克《詩》云:「石亭梅花落如雪。」 明嘉靖間,吳頤山重植梅,構亭以存舊址。

皇清里人丁良聘捐貲倡建「茶亭」,以為行人憩息之

所,今改名「石亭埠。」

醒醉石 舊在縣治中,相傳能醒醉人。

蔣三舍 在縣西洴浰浦中,今廢址尚存。宣和間,張寶文彥智遇風寄宿,留詩云:「兩岸更無通步路,四時常有避風船。」

蔣竹山莊 在縣治西洴浰浦。有隱士蔣泰種竹成莊,因以自號。名人題詠甚多。今其後人尚居其地。東陽徐璧詩云:「為訪竹莊翁,行到竹深處。晴日上林梢,涼陰滿東墅。我來問修竹,修竹澹無語。何處聽秋聲,瀟瀟北窗雨。」

周袍塢 袍笏墓在邑西南離墨山南,故俗名《周袍塢》。

周侯古祠 在邑東三十里孝感墩。孝感者,周侯母疾思甘草,侯竭誠籲天,墩產甘草,故名孝感,又俗名甘草墩。厥後,周侯盡忠死節,子孫建祠祀焉。若邑城周王廟,又其後也。又有祠在離墨山下,牌位稱平西將軍。按:徐喈鳳《周侯古祠辨》:晉《平西將軍周孝侯墓碑》誤為廟碑。其年月事蹟舛錯處,王孚齋先生辨之明矣。《荊溪十景》題有「周侯古祠」 ,蓋指甘草墩之祠而言,非城東隅廟也。孝侯故居陽山之麓,因母疾,每夜拜北斗于宅西之墩,天感其誠,墩生甘草,侯取烹飲,母疾乃瘳,遂名甘草墩,又名孝感墩。墩高丈許,首南向,正當陽山渰水之衝,尾北指,漸低而長。登山望之,渾如龍浮水面,夭矯欲飛狀,故東西兩石梁以「龍眼」 名之。侯子孫念孝感之事,於墩頂建祠,歲時致祭。祠旁建大士庵,延僧居之,為守祠香火久遠計。乃時移世變,侯子孫式微,僧徒日眾,祠堂忽改為佛殿,移侯像於內屋。侯支裔周應山憤之,與僧力爭不得,禱於侯曰:「某將推倒佛像,移侯像歸前座,侯靈其佑之!」 遽以一身負像出,輕而易「舉,若像自能行者然。」 僧知之,復移像入。像重倍常,數人舉之不動,而周侯祠名遂得不改。祠之左,陽山峙焉,陰晴昕夕,紫翠異觀。又有平岡仄嶺,逶迤起伏。至浮山而萬松聳秀,冬夏一色。前則澄波千頃,沙鷗渚鷺,時迴翔於商帆漁網間。而岸柳汀蒲,亦復掩映雲霞,快人心目。右則水界平疇,煙涵村落,而虞山、「計山」 ,隱隱若畫屏焉,所以《十景》中列有周侯古祠也。每見詩畫家皆指「城東隅廟」 ,誤矣。

秦公壩 在邑西一十里,地名澗北。邑令秦尚明同邑人蔣芸築壩以避西氿風濤之險,舟行便之。通邑士民建碑壩上,題曰「秦公壩」 ,又曰「蔣封翁壩。」

岳堤 在縣南二里四水庵前。岳忠武追金兵過此,築長堤一里許,以通騎道,故名。至今行人便之。

馬跑泉 ,在《金泉一圖》。相傳伍子胥伐楚,道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