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0 (1700-1725).djvu/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東塘河 在縣西五十里。其源出魚蹤湖,通官、鹽二河流注此河,至射陽湖達海。

蘆溝河 在縣西北六十里。自東西二塘流入,貫高姥、張岐二塘,北經侍其汊,入射陽湖。《西界》河 在縣西南六十里。自舊運河達石䃮口,與興化分中為界,西北入大蹤、射陽。

東界河 在縣西南六十里。自通泰入定港,流為河,興化縣分中為界,西由東塘河入大湖。新運河 在縣東南四十里。水自通泰北流,經五祐場西北,下舊運河,注東塘河,入射陽。舊運河 在縣西南七十里。其水自得勝河北流入運河,經汊河至新興場,甚便鹽運,西注東塘河,入射陽,達于海。

封子河 在縣西一十八里岡門鎮西。其水自大蹤湖流入官河,東北流入新舊二鹽河,湮塞百餘年。明景泰五年疏,以便舟楫。

汊河 在縣北門外三里。自通泰北通鹽河,經五祐場,由登瀛橋下達東塘河,入射陽湖。市河 在縣城內,久湮。明景泰年,知府丘陵、知縣劉諒疏通行舟。

新楊河 在縣西一百一十里。自大蹤湖合流為浦,達射陽。

岡溝河 ,在縣西二十餘里。東南在鹽河入海。新河 ,在縣南五十里。

九曲河 在縣西五十里。旁有龍墩水,自馬鞍河西北東塘入海。

建港 在縣西北七十里。自大蹤湖北經馬長汀入新楊浦,過射陽入海。

馬家港 在縣西五里。自舊運河北流入,轉東過運河達侍其汊,經射陽入海。

南浦 在縣南環數里,其源出小海注此浦,接運鹽河,東注廣惠䃮入海。今漸淤塞。清溝 在縣西一百四十里,有渡。

走馬溝 ,在縣西一百二十里。

張岐塘 在縣西北八十里。廣三千丈,袤三十里。其東又名「高姥塘。」

射陽溪 :在縣西一百里。

范公堤 即捍海堤。按《安東志》名古淮堤,在鹽城二里,自東北直抵通泰海門。唐大曆中,黜陟使李承為淮南節度判官,請自楚州鹽城南抵海陵,修築捍海堤,綿亙兩州,潮汐不得侵淫。宋天聖中,張綸專圖修復,時范仲淹監西溪鹽倉,悉力贊之,謂當移堤勢而西,稍避其衝,仍疊石以固其外,紓斜迤𨓦如坡形,不與水爭。天聖五年功成,因名范公堤,長一百四十三里有奇,腳闊三丈,面一丈,高一丈五尺。元詹士龍為興化縣宰,請發九郡人夫併築,十六月成,延亙三百餘里。興工時,掘石一方,上刻四大字曰:「逢詹再修。」 又刻「景祐二年八月仲淹記」 九字。士龍決志修之,卒底成功。明萬曆十年,總漕都御史凌雲翼題准修築建洩水涵洞水渠一十七處,石閘一座,洩捍兩得。十五年,巡撫楊一魁以舊閘洩水不及山、鹽六邑,田沉水底,挑濬廟灣、射陽湖等處河道,水有所洩,范堤乃固。

壕河 在縣治城外

定港 :在縣治東南四十里。

馬長汀 在縣境

高姥塘 :在縣治西北八十里。

蘆子蕩 :在縣治西南二十餘里。

官蕩 在縣西南九十里。

十頃蕩 :在縣治西北五十里。

牛耳蕩 :在縣治西北六十里。

鴨蕩 :在縣治西南六十里。

雁兒蕩 :在縣治西南三十里。

鶴絲蕩 :在縣治西南七十里。

倉基蕩 在縣治

羅漢蕩 在縣治南

養魚蕩 在縣治西北八十里。

蕭家蕩 在縣治西北七十里。

白蕩 在縣治

吳家蕩 在縣治

使喚蕩 在縣北

觀音蕩 :在縣治西北三十餘里。

縮頭蕩 :在縣治西南九十里。

馬家蕩 :在縣治西北一百一十里。

火盆蕩 :在縣治西一百餘里。

孫鍾井 在縣治東北三百五十武。深三丈,闊一丈,雖大旱不竭。

龍虎井 在儒學明倫堂前,東名「龍吟井」 ,西名「虎嘯井。」

清河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