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0 (1700-1725).djvu/1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葛家溪 在縣西北赤岸鄉。西通泰州泰興,東入運鹽河。

潘涇 在縣西安定鄉。東北接牟尼湖,西接芹湖。涇上舊有便民倉,今尚有屯池,池上有橋,清流涓涓不絕。

清水澪 在豐利場。以水清洌,故名。

宋家澪 在掘港東

窯烏潭 :在縣東二十里。

菖蒲瀝 在縣南九里

邗溝 即蟠溪

八尺溝 在縣西北八里。或曰「穵尺。」

張草溝

黃沙洋 在豐利場東北。

周家洋 在縣西南

東蕩 ,在縣東一百二十里。

季湖蕩 在縣北二十五里。

花家蕩

柴灣 在縣北十三里

湯家灣 在縣東十里

施家灣 在縣東三十五里。

《梅花灣 》:邑人佘璸詩:「發繇亭下往來頻,幾曲迴環通遠津,獨有梅花消息斷,露桃空自占芳春。」

毛家灣 在掘港西

腰池灣 在縣東六十五里。

嚴家灣 在城西南

史家灣 在北門外

鳳凰池 在城中窯子河口。自築城後,今湮沒。三角池 ,在縣西。

楊花池 在縣南十八里。

倉池 在縣西安定鄉

杜家池 在縣西南

「玉蓮池  。」 「連珠池  。」 《金孩兒池》。

施食池 舊廣六畝,有梵僧施麪池中,後人得魚剖之,腹中皆有麪,故名。一名「洗缽池。」 在水繪園之前,逸園之後。邑寧州知州冒夢齡放生於中,故又名「放生池。」

十井 在城中。明嘉靖六年,縣尹梁橋升鑿。二在縣治左右,二在舊儒學左右,一在丁孝子池,一在平政橋西,一在關王廟西,一在馬神廟內,一在惠政橋北,一在通江橋,今俱湮塞。

《潛玉井 》在醉茶庵前,味最清勝。

二大井 俱在廣福寺前,一甘一苦,大旱不竭,居人賴之。

「霞山井 」 在泰山前,水味清洌,人爭汲取。瓊井 在圓通庵內,色如瓊玉。

德井 在掘港東。明永樂中,備倭指揮姚麟鑿泉,味甘洌,人共德之,故名。

潮井 ,在石莊道院內,其泉隨潮盈縮,故名。「楊花井 」 ,在縣南楊花橋,行人掬飲,泉味清勝。「度軍井 」 以下見《古蹟》。

「丁公井  。」 「玉涓井  。」 「甘露井。」

通州

五山 :去州治十八里。

《中東山 》鍾秀山之東。

《東山 》,中,東山之東。

《中西山 》鍾秀山之西。

《西山 》,中西山之西。

雲臺山 有二,一在州治西北二十五里,一在東北一十五里。

峨眉山 :在西十里坊。郡人馮大球建。

天竺山 在西亭,明萬曆中,場使楊景亮建。「文山 」 在石港中,有文丞相祠,故名。

彌陀山 在餘東

洛伽山 在餘東便場

狼山 在州南十八里狼山鄉。揚子江東北,劍山、軍山為左翼,塔山、馬鞍山為右翼,勝甲淮南,蓋一方之鎮也。高五十三丈,週四百三十六丈,形如狼。或傳有白狼居之,因名。宋淳化中,邑長楊鈞上書,乞改「狼山」 為「琅山。」 明正德七年,流賊劉七等遇風,舟破,奔山崖,匿佛殿後。總兵官劉暉率兵攻之,不得入,欲舉火,風不利,乃南向跪禱於江神,轉風焚殿,遂殲之。總制侍郎陸完請於朝,建江海神祠。大學士王鏊有《江淮平亂碑》。山頂有鞭石跡。《三齊記略》云:「秦始皇作石橋,欲過海看日出處,有神能驅石下海,去不速,神輒鞭之。」 又有紫石岩,有宋提刑薛球、郡守臧師顏等題名。又有仙女洞,可容數人。按《州志》云:「狼山之陽,頂立浮圖五級,名支雲塔」 ,遠可望數百里。塔後為僧伽殿,塔前即江海神祠,祠前為萃景樓,樓上刻舒纓所為賦,樓前為土地祠,米芾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