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0 (1700-1725).djvu/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中有人見之於泰山。因付一履歸東海。其徒視之,乃葬時物。發棺不見屍。知其尸解。云「其巖居蒼梧山上,形如獅子,故名。」

《溪》雲「山 即青峰。」

巨平山 在東海城北三十里,南接東海,北抵墟溝。又有棲雲山,即巨平山北嶺。昔沭陽有由吾,道榮結棲雲精舍以居,又名「由吾峰。」

朱紫山 :在東海城北四十里。丹岸紅壁,映於海濱。

馬鞍山 :在朱紫山東北。

平山 :在東海北七十里。

鷹遊山 在海中,去平山十五里,嘗有鷹集其上。又曰「嚶遊山」 ,為南北海船避風夜宿處。大小二島 ,在東海城北五十里,兩山對峙,潮生則沒。

高公島 ,在海中,去東海城八十里。

西石島 :在海西崖,故名。

「竹島 」 ,在海中,去東海城八十里,上多小竹。田「橫岡 」 在隔峰山之上,去東海城東北五十里。今山上有故城址,四旁斗崖,其路僅通一線,上可容五百人。

張果老洞 ,在馬耳山,即青龍山之陽,有石南北約二丈許,東西闊一丈餘。

龍洞 ,在孔望山之陽。洞有一門,中空,方圓二丈。

清霄洞 在溪雲山之陽。

平陵埠 在州西南四十里。

庫糧埠 在州西北四十里,有營壘基址,在上岡。子埠 在州西三十里。

薔薇河 在州一里。其源自羽山浸流入新溝,北通贛榆臨洪鎮,東流洪門橋及獨樹浦入海。內接州城水關門市河。先年食貨通行,公私大便,後淤塞。明嘉靖年,知州王同呈請挑濬,久而復淤。今累年山水衝決,州守趙之鼎詳府,批允稍濬,河道復通。

玉帶河 在州西門外,接市河,漕運從此達淮北場,鹽課從此抵安東,商賈食貨通行,公私大便。且一州水道流通,繫官民之命脈。又為西路天險,關生靈之藩衛。久因潮汐塞而未濬,南北不能一水而通。後改名「玉帶河。」

景濟河 在州東南二十餘里,運鹽通道,海潮衝激靡常。明嘉靖年,知州高瑤承挑濬,抵官河,穿心河 ,在板浦鎮。南通景濟河,北接雲臺內地。海,州東南龍脈也。明萬曆間淤塞,民多噎病。

皇清康熙十八年,鄉耆李開錦首倡「捐貲疏濬。」

漣河 上源引沂、沭及桑墟湖之水,經石湫及黑土灣入海。

高墟河 在州西南八十里,接漣河,通小舟。官河 在州西十里,自新壩入安東。支家河一帆河 在官河,東北流,至伊廬山,南入淮東。「五丈河 」 其源自官河流入一帆河,通小舟西。「五丈河 」 在潘家河南,源自大湖,東入官河。龍溝河 在惠澤巡檢司南,源出大湖,入官河。潘家河 在大伊山南。

永洋河 在五丈河南

界首河 在莞瀆河南。源自大湖,東入官河。魯蘭河 魯南城北,源自馬嶺山,東流入官河。房山河 在州西南六十里,其源自馬嶺山,東入官河。

枯溝河 在龍苴鎮北。西通漣河,北通小伊,東入官河,夏泛冬涸。

《小伊河 》在小伊山北,東入官河。

莞瀆河 在界首河北。其源西自官河,東流入海,通鹽運舟楫。

板浦河 在州東南四十里。

白蜆河 在大伊鎮北

芹支河 以上三河俱自官河東流入海。石人河 在州南一百一十五里。二石如人,源自官河,流入一帆河,冬涸。

牛墩河 在州東南八十里,冬涸。

陸里河 在州南一百三十里,通官河入海。大湖 即碩項湖,去州治一百四十里。南距安東、沭陽二邑東西四十里,南北八十里。海州有其七,安東、沭陽二邑共有其三。

桑墟湖 在州西南九十里。昔因銀山壩廢通海,夏則瀦水,冬為陸地。

艾塘 在舊朐山,縣西北十二里。

青龍澗 在白虎山之東,西流入海。前「朱雀石」 ,後《元武石》。

五龍潭 在朐山之嶺。舊傳宋郡守蔣續祈雨有感,申請於朝,錫以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