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0 (1700-1725).djvu/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以上鄉鎮

中路橋 在府東北十里,馬邏港南。

廣惠橋  、「常家橋。」

鹽城縣

清溝關  喻口關

盛魁橋 在儒學西十餘武。明嘉靖十七年,縣丞胡鰲建。自是鹽有登魁者,故名。

青雲橋 在南門內

端平橋 在縣治前三十餘步。一名「三思橋。」 直道橋 在縣治南舊關王廟前。

鳳凰橋 在縣治西南二十武。舊傳有鳳凰集于此。

靈應橋 在城隍廟前

迎春橋 在縣治東二百武。

謝家橋 在縣治東南二百二十武。邑人張鳳修。

永興橋 在察院南,一名「澄清橋。」

中市橋 :在縣治西南一百五十步。

新橋 在縣治西南一百七十步。邑民劉均舉重建。今圮。

開平橋 在千戶所前

彌陀橋 在永寧寺西,今廢。

米市橋 在縣治北門內。明萬曆九年,知縣楊瑞雲創建。

登瀛橋 在西門外,邑民成詠重修。

通海橋 在北門外十里。

七里橋 在西門外七里,後更名「通濟」 ,今廢。方橋 ,在岡門鎮。一名「安福橋。」

馬永橋 在岡門鎮中

順濟橋 在岡門鎮中西北。

通濟橋 在伍祐場鎮

永安橋 在新興場

新河橋 在縣治西五十里。邑民陳暕、陸宗同修,今圮。

仁和橋 :在西沙溝鎮,邑民陳淑善修。

新楊浦橋 :在縣治西一百二十里。

唐橋 :在縣治西八十里。邑民陸宗修。

馬家蕩橋 在馬家蕩,邑民陳暕修。「昇仙橋 」 在清溝鎮。

昌明橋 在縣治西

清河縣

北關 :按本邑舊無關稅,馬頭巡檢司額設巡檢一員、司吏一名、弓兵二十名,以司譏盤。今弓兵裁存十名,僅以巡鹽。而惠濟祠與淮口大王廟前部差設有小關,商船自南而北者過淮關納稅,至此驗票;船之自北而南者至此登號,抵關輸稅。以故往來商賈,稱為「北關。」

王家營關 ,商貨自南而北者,于淮關納稅,至此驗票,謂之「驗票關。」

張福口關 按本邑舊無關稅,因河東閘座所在,例有部差稽查過關船料,先于口閘報單,名為「北關。」 後因河水南衝張福莊,刷成水口,北關部差嘗就近稽巡南販小商,防其潛渡漏稅,侵漸移踞河北,更立小關,綜核居民日用薪米。張福口水道既淤,商船不能飛渡。康熙二十八年,復于中河廣濟閘設立小關,查察商船。

《清河護鹽關  》,《洪澤護鹽關》。

霍山澗橋 在縣南九十里。

平康橋 在縣西

登瀛橋 在縣東

西門橋 在縣西三里

湯家澗橋 在縣北六十里。

沙埠橋 在縣東南六十里。有鋪。

瓦子灘橋 在縣東三十里。

石人溝橋 在縣西十里。

爬泥蕩橋 在縣北七十里官亭鎮南。

棠梨溝橋 在縣北十里。

洪澤橋 在洪澤鎮。《後漢書》「陳登廟祀于泗之洪澤橋」 ,即此。久湮于水。

搭連溝橋 在娘子莊

淩家橋 在縣西北十五里。

夏家橋 在縣東北二十里。

中河浮橋 一在治東青龍庵。一在治西雙金閘,一在王家營。以上三橋俱因新「鑿中河,阻隔行路,商民胥困。土人好義者于各渡募造橋船,水漲則分船為渡,水涸則聯船為橋,往來稱便。」 《安東縣》

護鹽關 舊設石閘,後因議分黃導淮,奉文拆毀,以洩黃水入海。

化龍橋 在縣東,為白鱓化龍處。太平橋 ,在縣北一里。因近太平鎮,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