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0 (1700-1725).djvu/3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房三間,皁隸房東西各三間,門廚房三間,儀門大門三間,鼓亭二間,府縣等官號房百餘間,海運道 駐淮安天津,明萬曆四十八年添設,專理海運事務。

《河務》山清廳署 在清河縣對河之南甘羅城內。

河務邳宿廳署 在邳州城內。

海防廳署 :在廟灣城內。

船政東河廳署

西河廳署 俱在清江浦南。

徐屬河務廳署 ,在徐州城內。以上衙門,俱大堂三間,穿堂三間。後堂、內衙各五間,左右廂房各十餘間。吏書房十間,案房各三間。神祠、賓館各三間,儀門、大門各三間,牌坊各一座。

公館 在都察院西,舊平江伯之西第。明成化間改南察院,後廢。

別館 在府東,正堂後堂廂,廚房前門共十六間。

三部公署 ,在府西長街,原公館正堂、後堂、書房、茶亭、廂廚、大門、二門共三十二間。影壁一。今改「中營守備署。」

稅課司 「舊設新城北辰坊。明洪武年,大使倪英遷干新城西門外,滿浦坊被燬。永樂年,大使彭顯建,景泰年燬。成化年,重建。」 官廳、庫房、前門共七間。大使、副使宅各一所。嘉靖年,水毀,易民房居,在府治西。

淮安壩批驗鹽引所 隸「兩淮都轉鹽運使司」 ,舊在淮安壩西。歷明正統以來,屢衝于洪水,無常處。正德十年,都御史劉澄甫議創開支家河接漣水,據淮北食鹽場津要,以通公私舟楫,往來便民。正堂、後堂東西耳房一十二間,廒倉六聯。神祠一間,廨舍一所,吏舍三間。神祠大門牌坊全。大使一員。

陰陽學 在軍門前譙樓。正術一員缺。聽本府考選掌印。

醫學 在府西北。明洪武年創建。正科一員缺,聽本府考選掌印。

惠民藥局 在醫學內

僧綱司 ,舊在開元寺內,明洪武十五年開創。宣德九年,都綱宗瑩兼「報恩光孝禪寺」 住持,遂改建於本寺。內都綱、副都綱各一員,如缺員,聽本府考選,僧官掌印。凡納度還俗、罪奪諸事皆主之。各州僧正司、各縣僧會司皆屬之。

道紀司 在元妙觀內,明洪武十五年開創。都紀、副都紀各一員。如缺,聽本府選道官一員掌印。凡納度、還俗、罪奪諸事皆主之。各州縣道正、道會皆屬焉。

大軍倉 ,在府西北,官廳三間,前後門二座。元泰定元年,淮安路總管脫剌海牙創建「泰」 字廒十間。明洪武六年,知府任光祖增建「天」 字廒六十間。大使一員。

東新倉 在府學東迤北,官廳三間,前門一座。明洪武元年,知府范中創建「智」 字等廒七十間。大使一員。

常盈倉 在清江浦。明永樂年,平江伯陳瑄創建「天字」 等廒百餘間,經歷廳倉房、周圍牆垣,歲久傾圮。隆慶六年,都院王重建倉廒八十餘間。大使一員,副使二員,萬曆九年裁一員。今歸板閘管攝。

山陽縣治 附郭,在督府譙樓西。舊門東向,與衛鎮、撫門相對。明洪武六年,改門南向,建板橋跨河,以連廳事。天順八年,知縣馬英更橋以磚。成化三年,知縣勞鉞重建儀門。弘治八年,知縣楊璋又重建。隆慶二年,知縣楊松扁大門額曰「大邦首邑」 ,東坊曰「淮郡首邑」 ,西坊曰「南北要津。」 隆慶五年,知縣高時重修。

皇清康熙十八年,燬,知縣薛雲奇重建公署正堂三。

間:戒石亭一座,儀門三間,大門三間,六房十二間,架閣庫三間,神祠三間,賓館三間,監房三間,在儀門外西。

縣丞署 在正堂東

主簿署 在正堂西

典史署 在正堂東

廟灣海防同知署 在縣東北一百八十里。明萬曆二十年建。

廟灣巡檢司 明洪武十八年建,官廳三間,司房一間,監房二間,廨宅一所,門一間。

馬邏巡檢司 在縣東北一百里,往廟灣路。中羊寨巡檢司 ,在縣東北二百里。創建年月、制置俱同前。巡檢各一員。

河泊所 舊在舊城西門,明宣德年改建。正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