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0 (1700-1725).djvu/4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金城鄉 社學三所

移風鄉 社學四所

懷仁鄉 社學三所

學田 草場六十四頃,在三里溝,瀕淮水。明嘉靖三十八年,知縣郭琳置。萬曆四十三年,知縣楊長春復久沉於水。康熙二十八年,知縣管鉅清丈五十八頃五十一畝七分。內河工栽柳、飛絮、生柳、砍草濟工三十四頃三十四畝。臨河灘荒水渰一十九頃三十三畝。草地、熟地四頃八十一畝。康熙三十三年,教諭洪清查實存草熟地四頃七十四畝一分八釐四毫。

書院學田 三頃,居民葛永瑞義捐田糧,公議開除,歲計所出,為延師修葺之用。

安東縣儒學 在治東一百步。元末燬於兵,明洪武三年,知縣東贄重建。至崇禎十三年,知縣王敬承、教諭史龍瑞重修。

皇清康熙七年,地震,明倫堂東廡皆圮。十一年,訓導

吳正名、顧焻修後,河水連年衝灌,毀啟聖祠,甎瓦木殖無存。監生萬民望捐資「重建。」 又戟門、兩廡、明倫堂亦被水傾頹,監生孫愈捐貲「重修。」

先師殿三間,兩廡各九間,戟門三間,泮池橋一座。

櫺星門二座,文昌祠三間,啟聖祠三間,名宦祠、「鄉賢祠各三間,今圮」 ;明倫堂三間,進德齋三間,今圮;修業齋三間,大門影壁一座,禮門義路坊一座,今圮。

社學 六所一在馬一坊賓日門內。一在東一坊東市橋內。一在東二坊國賓坊街北。一在大城坊能仁寺街內。一在二城坊兩賢祠西南。一在東三坊拱宸門內。

桃源縣儒學 ,「在治南百步內。創始於元至正庚辰,兵燬於至正丙申。至明洪武三年,知縣汪仁於舊基創立規模。後於正統六年,知縣張端重修,始有堂齋、廨宇,增建饌堂、號房。景泰壬申傾圮。至甲戌,知縣趙紀重建講堂、後堂,制度高廣,始有泮沼、官亭、櫺星門、序門,規模咸備。至天順五年間,勒有《碑記》。」 萬曆丙戌,知縣華存禮重修。崇禎甲戌,知縣龔奭重修。

皇清順治己亥,知縣鄭牧民重修,至康熙七年地震。

傾圮殆盡。至十九年,知縣萬謙、教諭史逸嗣、訓導劉蕃同紳士盧士觀、陳貞等募資重修大成殿及明倫堂。知縣蕭文蔚、教諭吳人龍重修。「仁」 字社學  、「義」 字社學  、「智」 字社學、「信」 字社學 俱在縣境內。

沭陽縣儒學 :舊制在沭河南。明洪武三年,知縣馮益草創。八年,知縣馮希顏初修。天順元年知縣孫忱重修。正德七年兵燬,知縣易瓚增修。嘉靖四年,知縣蔣暘「遷於城內治東二百步聚奎門北。四十四年,知縣高鵬霄修。萬曆十六年知縣蘇生明,二十一年知縣徐可達,相繼修葺。」 萬曆三十三年,教諭蕭鳴盛復遷「城南故址,修復如制。」

皇清順治二年,署學王元捷踵修。十年,知縣王國泰

增魁星樓一座。康熙三年,知縣梁文煥、教諭曹開顯增修。七年,地震傾。十二年,知縣張奇抱力謀鼎建,視舊制有加焉。

社學 八所一在治東門近僮陽驛。一在治西三百步。一在河南射圃廳。一在治北二百步。一在治東上寺鎮。一在治西新挑河。一在治南十字橋鎮。一在治北東流廟鎮。今俱廢。按以上社學八所,俱明萬曆二十二年知縣徐可達詳允而設。選教讀趙士登等七名就便訓誨貧民之子弟樂受業焉。仍呈報在官。官撥「莊一所,係一鄉四圖絕戶馬喜兒在冊田地,原係佃戶劉實、劉月佃耕,今二家仍絕。」 隨委省祭官沈祐同拘田鄰祁斌等通融丈量,得基熟地三頃四十七畝一分,荒地六頃二十二畝,均作八分,給付趙士登等,合作均分,以資贍養,誠蒙養之良法也。今為利其地者混入民數,久假不歸。

「學田 四頃在華沖鎮,今生員湯家瓚等領種輸租。」 按:「學舊無田,明萬曆十六年知縣蘇生明查華沖鎮鄉民王建重等入官荒田四頃,墾為學田,其規制未備也。萬曆二十年知縣徐可達踏明界址,招民耕種,豐歉酌分入為學租,諸生中遇有婚喪,請而助之。」 是蘇創其始,而潤澤經詳,徐善其後也。乃兵燹以後,耕種乏人,每頃定租一、兩承催。學胥因循怠玩,遂多逋欠。貧士寒氈,皆不得其實濟。前人良法美意,為之盡壞。留心學校者念之。

海州儒學 在州治西。唐貞觀四年創建。元皇慶二年,知州魏榮重修,學正李師道「記。」 元末燬於兵。明洪武三年,知州陳德輔建,弘治五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