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七百五十二卷目錄
淮安府部紀事
淮安府部雜錄
淮安府部外編
職方典第七百五十二卷
淮安府部紀事
《南齊書垣崇祖傳》,泰豫九年,行徐州事,徙戍龍沮,在 朐山南。崇祖啟斷水清平地,以絕虜馬。帝以問劉懷 珍,云可立。崇祖率將吏塞之,未成。魏主謂彭城鎮將 平陽公曰:「龍沮若立,國之恥也。以死爭之。」數萬騎掩 至,崇祖馬槊陷陣不能抗,乃築城自守。會天雨十餘 日,魏乃退,龍沮竟不立。
《魏書游明根傳》:「明根子肇為廷尉,兼御史中尉,黃門 如故。盧昶之在朐山也,肇諫曰:朐山蕞爾,僻在海濱, 山湖下墊,民無居者,於我非急,於賊為利。為利,故必 致死而爭之;非急,故不得已而戰。以不得已之眾,擊 必死之師,恐稽延歲月,所費遂甚。假令必得朐山,徒 致交爭,終難全守,所謂無益之田也。知賊將屢以宿 豫求易朐山,臣愚謂此言可許。朐山久捍危弊,宜速 審之。若必如此,宿豫不征而自伏,持此無用之地,復 彼舊有之疆,兵役時解,其利為大。」世宗將從之。尋而 昶敗,遷侍中。蕭衍軍主徐元明斬其青、冀二州刺史 張稷首,以郁州內附。朝廷遣兵赴援。肇表曰:「元明之 款,雖奔救是當,然事有損益,或憚舉」而功多,或因小 而生害,不可必也。今六里朐山,地實接海,陂湖下溼, 人不可居。郁州又在海中,所謂「雖獲石田,終無所用。」 若不待連兵,六里雖剋,尚不可守。況方事連兵而爭, 非要也。且六里於賊逾要,去此閑遠,若以閑遠之兵, 攻逼近之眾,其勢既殊,不可敵也。災儉之年,百姓饑 敝,餓死者亦復不少,「何以得宜靜之辰,興干戈之役, 軍糧資運,取濟無所,唯見其損,未睹其益。且新附之 民,服化猶近,特須安帖,不宜勞之。勞則怨生,怨生則 思叛,思叛則不自安,不安則擾動,脫爾則連兵難解, 事不可輕,宜捐茲小利,不使大損。」世宗並不納。 《宋史·洪邁傳》:邁遷敷文閣待制,明年召對,首論淮東 邊備六要地:曰海陵,曰喻洳,曰鹽城,曰寶應,曰青口, 曰盱眙。謂宜修城池,嚴屯兵,立游樁,益戍卒。又言:「許 浦宜開河三十六里,梅里鎮宜築二大堰,作斗門,遇 行師則決防送船。」又言:「馮湛創多槳船,底平檣浮,雖 尺水可運。今十五六年修葺數少不足用。謂宜募瀕 海富商入船予爵,招善操舟者以補水軍。」上嘉之。 《汪綱傳》:「綱提舉淮東常平,淮米越江有禁,綱念淮民 有警則室廬莫保,歲凶則轉徙無歸,豐年可以少蘇。 重以苛禁,自分畛域,豈為民父母意哉!請下金陵糴 三十萬,以通淮西之運,京口糴五十萬,以通淮東之 運。」又言:「兩淮之積不可多,昇、潤之積不可少。平江積 米數百萬,陳陳相因,久而紅腐,宜視其收貯近久,取 餉輦下百司諸軍,江上歲餫當至京者,貯之京口。金 陵轉運、兩淮、中都諸倉,亦當廣糴以補其數。」制置使 訪綱備禦孰宜,先,綱言:「淮地自昔號財賦淵藪,西有 鐵冶,東富魚稻,足以自給;淮右多山,淮左多水,足以 自固。誠能合兩淮為一家,兵財通融,聲勢合一,雖不 假江、浙之力可也。祖宗盛時,邊郡所儲,足支十年。慶 曆間,中山一鎮尚百八十萬石。」今宜上法先朝,令商 旅入粟近塞而算請錢貨於京師,入粟拜爵,守之以 信,則輸者必多,邊儲不患不豐。州郡禁兵,本非供役, 乃就糧外郡耳。今不為戰鬥用,乃使之共力役,緩急 戍守,專倚大軍,指日待更,不諳風土,豈若土兵生長 邊「地,墳墓室家,人自為守邪?當精擇伉壯,廣其尺籍, 悉隸御前軍額,分擘券給,以助州郡衣糧之供」,大率 如山陽武鋒軍制,則邊面不必抽江上之戍,江上不 必出禁衛之師,生養更番,勞費俱息。
《陳敏傳》:「乾道中,敏為左驍衛上將軍,言事者議欲戍 守清河口,敏言:金兵每出清河,必遣人馬先自上流 潛渡。今欲必守其地,宜先修楚州城池。蓋楚州為南 北襟喉,彼此必爭之地。長淮二千餘里,河道通北方 者五,清、汴、渦、潁、蔡是也。通南方以入江者惟楚州運 河耳。北人舟艦入五河而下,將謀渡江,非得楚州運」 河無緣自達。昔周世宗自楚州北神堰鑿老鸛河,通 戰艦,以入大江,南唐遂失兩淮之地。由是言之,楚州 實為兩朝司命,願朝廷留意。及是再出守高郵,乃詔 與楚州守臣左祐同城楚州。祐卒,遂移守楚州北,使 過者觀其雉堞堅新,號「銀鑄城。」
《王宗望傳》:宗望為江淮發運使,楚州沿淮至漣州,風 濤險,舟多溺。議者謂開支氏渠,引水入運河,歲久不 決,宗望始成之,為公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