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0 (1700-1725).djvu/9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也。沭水亙山腰而過。又孔望山,在縣東南三十里。孔 子問官於郯,子,曾登此山,即馬陵之南高峰。又羽山, 在縣東北七十里,即殛鯀處,有鯀墓。沂河,在縣西二 十里,南注淮泗。沭河,在縣東十里,發源莒州馬耳山, 經馬陵入淮泗。由吾仙洞、又望海樓,皆在馬陵之東 南。郯子祠又名問官祠,在縣治北門內,俗傳即問官 處。其鄉賢,漢于公子定國、后蒼、薛宣、王肅、何無忌、何 承天、徐勉、徐摛、徐孝克、徐陵,漢孝婦竇氏。其古蹟:傾 蓋亭在縣北十里,孔子、郯子傾蓋處。郯子宅故址在 舊城內東北隅。于公宅在縣西十里,地名「高大社」,以 于公命高大其門,故為社名。郯子墓在城南十五里。 寨子社舊有廟,于公墓在縣西二里,孝婦冢在縣東 五里,有碑。于廷尉墓在于公墓前大路南。按淮安、海、 邳、贛、宿皆郯子國,疆至瀕聯,故人物古蹟多淆錯。 《府志》:淮安自春秋、戰國時楚地,分沛國、陳州、汝南為 西楚,東海、吳郡、廣陵為東楚,衡山、豫章、長沙為南楚。 按垓下《之圍》,「項羽曰:『是何楚人之多?蓋合東西楚人』。」 「穆生曰:『不去楚人,將鉗我於市』。」則專指東楚人。當時 親故多在近地,不在荊楚、陳蔡間也。

市河在郡城,如人身血脈也。血脈不通,精神必窒。市 河不濬,則風氣壅塞,且舟楫艱於流通,民用率多滯 格矣。然方浚之而輒淤,稍閉關焉而旋涸,甚則有河 形者而水不必到,水可到者而舟不必通。聞先年總 鎮楊茂曾挑之,而利甚溥。嗣是亦多勞人,究竟迄無 遠效。即今一縷之渟,足以歷幾歲月耶?且集水停潦, 千溝百澮,胥賴此而東洩之,或遇夏秋雨集,則泛溢 可虞,此亦郡城亟時,宜勤疏濬之一水利也。

澗河有通塞,淮民之利病攸關焉。前人加意地方既 竭蹶而濬有成效,民間稱便有年矣。一則可以疏通 東南一帶窮鄉僻處之貿遷,一則可以接濟三城米 珠薪桂之艱苦,一則令貧民藉行事以餬口,不至有 依樗拾橡之流離。倘令迤東土田之便,引澗河水而 沾溉之,可漸闢成沃壤矣。昔西門豹之治鄴開渠,民 初怨謗,後竟歌頌之。淮固水鄉也,迺不獲享水之利, 而歲受其害,則開導蓄洩之方宜講耳,獨一澗河已 哉!

清口之土山,即俗所云「泰山」也,為郡城龍脈關係。蓋 淮之脈來自盱、泗,至清口結而為土山,南結而為缽 池,蜿蜒過郡之東南以開局。此山鎖淮河、運河之口, 水或不至於常,泛溢者賴在斯乎?

楚元王名交,其墓在城東北,邊河稱為「高嶺」,《淮安土 音》以「交」為「高」也。

劉伶墓天下一十三處,詳見《光州志》。又「江浦」亦言之, 以其高況逃名,以酒自污而免禍,因荷鍤之遊在地 紀其蹟也。

安東鱣龍,晉袁真君靈丹點化,宋臥佛移之。今大義 山龍穴禱雨,奇應可考。

「靈慈宮」一在萬柳池上,崇祀漕運香火。郡城佳境福 區,此稱最勝。先時其中崇臺峙鼎,飛閣流丹,島嶼紆 迴,金碧掩映,池環柳樹,隄繞煙雲。北聳三仙之樓,週 遭萬雉之堞,觴詠嬉遊,四時一日。積致傾圮,遂見蕭 然。近稍繕葺,未返舊觀,尚有待於興復云。

紫霄宮、老君殿。紫霄宮先年景勝,不減靈慈,為一道 士妄動,故湮廢。老君殿前水即郭家池,亦一勝景,今 非舊矣。古人建制,此二處有深意,為郡城風氣所關。 如紫霄乃應東方紫炁,「靈慈」應坤方老陰,故居以天 妃,而老君居乾老陽之位。又北極菴在北門外,應北 極元武之位,即火土二祠,必有定位。後人不知其由, 妄為興廢,或由是而神嚮失敘也。當年西有雷神殿, 東閘上建水月觀音菴,取義「水火既濟」云。或謂聯城 隔,未必然也。地運所關,亦由人事,應於天數。又云:「東 南巽方文明之位,乃立大教場居城外,小教場居內, 是殺氣淆奪淑氣,而東南生長之方,不宜教場。」是皆 方位失宜,而左文運亦是一說。

堪輿氏以風氣所關,文明攢於巽方,郡國城郭多建 浮圖於東南,為文筆之峰,誠亦不誣。淮郡以水菑盪 壞城堤,近歲開巽洞,濬文渠,又建文昌高閣、魁斗崇 宮矣。天王之塔,尚俟樂成。

雲臺山自宋皇祐初,名僧創基海寧寺。至明朝,有魯 王孫祝髮為沙門,入蒼梧中峰,至大仙菴延佇,自號 「清風」,因名其嶺,俗訛為「青峰頂。」山陽謝淳傾貲結構 殿宇,出家為僧,法名德澄。自此四方檀施,莊嚴華麗, 聲稱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