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2 (1700-1725).djvu/10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仙姑井 》近柴巷,亦何仙姑遺蹟。

潛山縣

灊峰閣 在舊府治通判廳。王安石為通判時退食所居,今廢。

太子閣 ,在天柱寺,梁昭明太子讀書處。靜山堂 ,在縣西,舊郡堂也。王荊公詩:「皖城終歲靜於山。」 因名。

傳衣亭 、三祖傳衣與四祖處。立化亭下。立化亭 在山谷寺,三祖璨合掌立化處。達摩亭 在山谷寺後最高處,郡守吳璘建。三高亭 ,在山谷寺。明郡守胡纘宗為晉何求、何點、何引建亭,圮知縣陸元錫改三高門,今廢。皖柏臺 在太平寺前。又張叔豫云:「潛山亦名皖柏臺,在縣西北二十里,五祖演於太平寺送佛眼,有皖柏臺前送別時」 之句。

舒王臺 在邑治南。宋王安石封舒王。景有《舒臺夜月》。

祭臺 在皖山麓。漢武帝祀嶽處,今祭皖山於此。

涪翁書臺 在黃山,黃庭堅讀書處,山以「黃」 得名。

石牛精舍 ,在山谷寺中,亦黃庭堅讀書處。英輔齋 ,在太平寺東,王珪讀書處。珪自舒發解登台。輔

西溪館 唐呂渭喜舒州山奇秀,於城西建館,為一州之勝。今廢。

「喬家故井 」 在彰法山,漢喬公居此,二女皆國色。孫策克皖,娶大喬,周瑜娶小喬,二女以殘脂粉投井中,至今井水有脂粉色。

夢井 在真源宮前。唐元宗嘗夢遊於此,因賜名。中使。王越賓題詩,有「憑誰借問巖前叟,曾托吾皇一夢來」 之句。

千金女巷 在縣東門

令公潭 在邑東門。漢末,邴令公與妻陸氏同死難於此。

錫泉 ,《寶誌》公卓錫於此得泉。

《鶴泉 》,白鶴道人止處,鶴起泉流。

摩圍泉 :在山谷寺。黃魯直最愛飲之,號「摩圍老子。」

雙蜍泉 在皖山頂,明慈庵禪師住處。師四十餘年足不至山麓,惟苦遠汲。邑紳劉若實為《草檄》乞水於山靈,偶至室後,見石罅微濕,掘尺許,忽兩蜍躍出,泉隨湧焉。

鱸溪 在吳塘。魏武帝行軍,忽思鱸鱠,左慈取銅盆釣之,得數十尾,武帝釋其半於溪。時正暮春,惟柳絮飛時有之,土人謂之「楊花鱖。」

四鑊 漢武帝移南嶽之祭於潛、霍山,上無水,廟有四鑊,可受四十斛。祭時水輒自滿,事畢即空。歷代歲四祭,後但三祭,一鑊遂敗。

六鐘 ,宋文帝元嘉庚午,潛山有鐘十二,聲發地中。帝將征關洛山崩,有六鐘自出,制合古式,聲中律呂。上有古文一百六十字。

載酒堂 在邑治西,明邑紳金燕建,左聯「永隆山」 ,右臨蓮湖,花竹亭榭,為一邑勝。

松壑別墅 在撥蒿坂。宋處士金良貴隱居鶴駕 。宋元豐間,每歲仲春,有鶴數千群蔽天而來,色如爛銀,聲同涌浪,回翔飛舞於空。紹興己卯二月望日,張春遊潛山,復見之,作《鶴駕》詞。天樂臺 ,明鴻臚丞劉若實善七絃,偕弟若宰渡石梁,踞天池,援琴歌之。曲未終,聞空中天樂繚繞,有奇禽千百從天柱飛來,音同笙磬。《若宰勒字石上》云:「雙石先生彈琴,聞天樂處。」

「高館 」 在山谷寺。明高士葉嘉士、徐顯達、丁世麟、吳應鉉、袁學之、金道器、史汝敬及僧可止同讀書處。

南岡 ,在縣治南十五里古城山,即楚沈尹戍遷潛於南岡處,城蹟宛然。

「定心臺 」 ,在天池北,仙花峰南。方廣數丈,下臨千仞,視之悚慄。

照陽臺 ,在皖山間,夕陽所照,光彩射空。高奔臺 ,在存真觀東,伊先生朝日月所。講經臺 ,在龍潭山,商時錫則子乘龍為湯講經於此,突高五丈,遂建老君殿。《真源舊錄》云:「在龍堂院上,江彥中為之記。」 相傳即今祭臺。拜嶽臺 ,在旌駕橋旁,漢武帝拜嶽處,亦曰拜仙壇。

仙人臺 ,一在白鹿巖東北,廣五丈,中有仙人足跡。一在金鐘潭,上有平石,可容百餘人,座上有石刻百餘字,模糊剝落不可辨。

「天香臺 」 ,在山谷寶公殿後,有李元陽詩。「妙高臺 」 ,在三祖塔前,有湯惟學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