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2 (1700-1725).djvu/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府西二百六十里為宿松,東至望江界一百二十里。

西至湖廣黃梅縣寨子鋪,三十里。

南至江一百二十里

北至師干河五十里,交太湖界。

東南至江西彭澤縣,一百五十里。

東北至無相山,七十里,交太湖界。

西南至湖廣黃梅縣小隘嶺,四十五里。

西北至湖廣蘄州陳漢山,二百十里。

東西廣一百四十里,南北袤一百十里。

望江縣

府西南一百二十里為「望江。」 東至江三十里,西至宿松南池三十里。

南至彭澤界十五里

北至懷寧皖口,一百五里。

東南至池州府東流縣香口鎮三十里。

東北至懷寧界一百十里。

西南至宿松楊灣,二十里。

西北至太湖界,一百二十里。

東西廣六十里,南北袤七十五里。

形勝附

本府。懷寧縣附郭。

《隋·地理志》《全楚要衝》

《宋史》:「南瞰大江,上游門戶。」

朱綽《廳壁記》:「淮服之屏蔽,江介之會衝。」

楊載曰:「海門第一關,乾坤孤峙。」

《陸游記》:「東聯無為,南合九江、彭蠡諸水,浩渺大觀。」

《舊志》:「瀕江帶湖,連山為犄角。」

《府志》:「南濱大江,北界清淮,司空扼蘄、黃,天柱蔽英、霍,北峽一道通舒、廬,潛川襟其右,樅川繞其左,江表門戶。」

《懷寧縣 》江南奇峰環拱,百子盤礡鼎峙石塘石門,深瀦兩腋。帆檣四達,南服雄津。

桐城縣 龍眠、北峽阻其北,浮渡、雲巖繞其東,下達濡須、居巢,上接潛、霍、英,六帶群嶂,而漾巨浸。淮西要路,江北名區。其山深秀而穎厚,其水迤邐而蕩潏,故名儒萃生,忠孝疊見,洵南國名區也。

《潛山縣 》負嶽阻山,跨英六,揖桐、霍,南至於江,嶔崎平壤,皆崩川帶陂。古舒之隩區,用武之國也。

太湖縣 鎮以司空,紆以銀河,龍巖踞西,豹嶺蹲南,蔽蘄黃而捍英、霍。山川綿邈,皖國屏垣。《宿松縣 》北倚太霍,南几匡廬。小孤一峰,特砥狂瀾。而靈隱環列,蓮箬襟帶荊吳界壤,扼塞巖疆。

《望江縣 》:「南則積山萬狀,爭氣負高;東則砥原遠隰,無端靡際;北則陂池潛演,湖脈通連;西則迴江永指,長波天合。」

安慶府星野考        府志

府屬總

《漢書地理志》:「吳地,斗分野也。今之九江、廬江、六安郡,盡吳分也。」

《後漢書天文志》:「玉衡者,九星也,第六星主揚州。」常以五巳日候之。蔡邕「分斗六度至須女二度交星紀,為吳楚分野。」費直分斗十度至女五度,於辰為丑。

《晉書天文志》:「范蠡、鬼谷先生、張良、諸葛亮、譙周、京房、張衡以及魏太史令陳卓,並言九江入斗一度,廬江入斗六度,豫章入斗十度,丹陽入斗十六度。」

《隋書天文志》:「揚州在天官,自斗十二度至須女七度,為星紀,於辰在丑,吳越得其分。」

《唐書天文志》:「南斗在雲漢下流,當淮海間,為吳分野。」

《宋史地理志》:「淮西路,蓋徐揚之域,而揚為多,當南斗須女野之分。南斗六星:一吳、二會稽、三丹陽、四豫章、五廬江、六九江。」

《元史天文志》:「自斗四度三十六分六十秒外,入吳越分,星紀之次。」《舊志》「二十六分六十六秒」 ,似誤。《舊志》,鄧氏云:「安慶在揚州域,上應斗宿。」張氏云:「安慶在揚州之南,星紀於辰在丑,當得牛分。」儲氏云:「揚州星紀在牛女之分,安慶在揚州之南千里,其南為南昌,去揚州才三之二,而南昌入翼軫矣。」翼軫非南昌乃王勃之誤則「安慶」當在斗云。胡纘宗曰:「自魏太史令陳氏諸家詳定州郡,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