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2 (1700-1725).djvu/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次從斗六度外至十度,專屬廬江郡,其所考益精矣。至於天變之見,凡在一舍中者,休咎概有明徵,不必正當其度也。若夫丑為吳之辰,北斗權為吳之星,亦皆有所關涉,占者不可忽焉。

安慶府山川考一       府志

本府。懷寧縣附郭。

大龍山 在府治後三十里,北障郡城如列屏,扆皖封鎮山也。陽隸懷,陰隸桐。其東出者曰「小龍山,兩山並峙,翩然瞰江。自江視之如俯,自郭視之如負,週五十里,高十八里。其上多石,石多露,有峰,峰多隱,東數峰欲出,西數峰欲斂。朝夕多青碧色,雨霽望之,其色瑩然,獨不類他山。其南多洞,洞可居。其北有鎖口門,多」 奇石,多壑,其壑可屋可田。有村,村多杏花時連數十里。其東為黃楊沖,多楊為蘆塘,中有窟如塘,塘多蘆,有上、中、下三塘,多庵觀亭榭,最為著者。真一、上、下二觀。上有龍湫,名雷澤。辛亥歲旱,知府姚琅虔禱於斯,有應,構亭其上,題曰「雨蒼。」

龍門山 在府北三十里,由龍山左掖注勢,兩山相夾如門山。多奇石,週十餘里,巖洞空嵌,山色蒼秀,俱不減龍山。有桃源如是禪龕、古堂諸庵剎各居其勝。風泉雲壑,灑然稱最。

白麟峰 ,在府北三十餘里。其峰居大龍之背,當白麟之口,巋然獨秀。

火爐峰 在府北四十里,奇拔如燄。

烏兔嶺 在府北五十里,嶺峰亦峭。

集賢嶺 在府北十八里。自大龍伏地而來,隱隱赴江,如龍脊之見。上有關路達桐、潛二邑。磨山 在府北六十里,形如磨。

盛唐山 在府城中。漢武帝登之,作《盛唐歌》。又云在桐境內。一名益唐山。

柘澗山 在府東五十里。其山向東南,溯江而北阻湖,盤旋數里,有奔騰之勢,望之宛在水中央,為皖城下關水口。

霧靈山 :在府西五里。山巔如覆釜,附郭之山川阡畝,登眺無遺。

廣照山 在縣西三里。江山在目眺,湖光允勝。長安嶺 ,在縣西三十里。路經潛山,王安石曉發,即其處。

龍見嶺 在縣西三十里。上有龍泉山,勢甚盤固。

黃山 在府西三十里。形如臥象,當冶湖之口。峽石嶺 在府西五十里,高數里,澗水潺湲,古木環澗層鎖,如入武陵源。

子貢嶺 在府西四十里。相傳端木氏往楚道經此。

虞公峰 ,在府西五十里,《山居》冶塘之西,雖宅於四山之中,一山離立,如筍拔地,憑遠望之,秀出尤殊。

太平山 在府西八十里,委折深鬱。大雄山 ,在府西百里,為西偏眾山之祖。登絕頂,群峰皆如兒孫拱立,望皖水如帶。

俚子峰 在府西百里。上產仙韭。

撼船山 在府西百二十里。下有長河渡,其山如撼。

騰雲山 在府西百三十里。山多雲氣,雩禱輒應。

鳳凰山 在府西北二十里,在石門湖,形如鳳雉。嶺 在府西北二十里,大小二嶺近澗。百子山 在府西北二十里,蔚然深秀,其上多奇石,其石磔。多泉,多壑,其流縈帶如環。上有獨高峰,多麋鹿,多虎。舊有柏子寺,今廢。

馬鞍山 在府西北三十里。形如鞍,有東西二山。

甑山 在府西百三十里。有石門河畔,山甚突屼。

象山 在府西北三十里,形如象。

黃梅山 在府西北四十里,深鬱,多杉木修竹。鏡山 在府西北四十里。石色瑩如鏡,望之如水,臨之如銀,土人異而祠焉。

豹嶺 在府西一百四十里,在鏡山之北。盡山皆松,蒼深秀蔚,昔多有隱者。

雙峰 在府西一百四十里,亦在鏡山之北。兩峰並峙,如笏之立。

東山 :在府西北四十里。其山東向。

寨基山 :在府西北五十里。三峰相疊,甚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