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2 (1700-1725).djvu/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寶靈山 在府西北五十里,其勢蜿蜒而雄大。分龍嶺 在府西北五十里,眾山至此分三幹,中發大龍山脈。

獨秀山 在府西北六十里。發源天柱,逶迤隱伏,數十里,忽起是山,故名「獨秀。」 實懷邑眾山之宗,亦龍之所自出也。此山形勢突屼,東北正出則為郡縣諸山。至分龍嶺,則又析為大雄、太平、庫嶺諸山矣。條幹所分者甚明,析可數。

桑山 近獨秀山,中有岩洞如層樓,可藏千人。觀音巖 ,在府西北七十里,有石如觀音,又名「慈雲巖」 ,其上出雲即雨。

碎石嶺 在府西北七十里,路徑潛山。

庫嶺 在府西七十里。群山輻輳,如貨聚然。大江 在府南,自小孤匯潯陽、彭蠡而來,入宿松界,掠望江,下洎府西郭,遶南郭,引東郭而下,趨入池口,帶桐城界而下,趨入無為界。其上二百有十里,束以海門,接荊、襄;其下二百有十里,界以郎磯,接金陵,而東達于海。

石門湖 在府西北二十里。其水匯張葭港入於江。

冶塘湖 在府西三十里。出皖口入於江。青河 在府西七十五里。其水出西源山,合潛水而達於瀼河、石牌、冶塘,出皖口入於江。瀼河 在府西七十里。合潛水,達長河入於江。珠流河 在府西八十里。其水合潛水,達瀼河。麻塘湖 在府西一百里,由石牌達長河入於江。

積石河 在府西北三十里,俗名「馬嘴石河。」 其水匯石門湖,達於張葭港,入於江。

井田河 在府西北六十里。由觀音洞口出,合紫霄、雙城諸水,由練潭達樅陽入於江。

大龍水 在府西北四十里大龍之西。其水出車津澗,達高橋,匯石門張葭港入於江。

高河 在府北八十里。其河倚高埠接文埠,合黃馬河諸水,達練潭,合於樅陽,入於江。

黃馬河 在府北九十里。其水出潛水,由練潭達樅陽入於江。

長楓港 :在府東北四十里。其上引蓮湖,其下入於江。

蓮湖 在府東十有二里。其上割江水,其中出長楓,其下趨梅林,達樅陽,入於江。

長河 在府西。其源有二:北自皖山經烏石,合吳塘堰,奔瀉二百餘里;西自司空山經太湖縣,亦奔瀉二百餘里,會於石牌,合七十五里至皖口下十五里入於江。

蝦子港 距府八里

槐湖

桐城縣

投子山 在縣北二里。相傳吳魯肅有子投此為僧,因名。上有寺,為唐大同禪師道場,有三鴉伺曉,二虎巡廊之異,常與趙州說法於此,有橋曰趙州,《後留記》曰:「吾塔若紅,是吾再來。」 邑人偶修塔,作瑪瑙色。未幾,義精禪師來領院事,山中無水,眾苦之,忽有甘泉出山間,知府賀遂名之為再來泉。上有石如鳳,曰鳳石。有「神霄宮,有獅子崖,有望湖亭,有虎跑泉、卓錫泉,有仙姑井,深尺許,水止斗餘,旋汲旋出,不溢不涸,人言何仙姑修煉處。投子曉鐘為桐八景之一。」 明嘉靖末,里紳某規作墳園,其寺遂廢。

華崖山 在縣北八里。高聳橫峙,多茂草繁花,望之華彩可觀。有龍湫,禱雨輒應。

龍眠山 在縣北五里,與華崖並峙,有岩有壑,多峭壁,俯清流,逾深逾佳,逶迤窈曲,擅江北名山之秀。宋李公麟為泗州參軍,歸老于此,號龍眠居士,自繪《龍眠山莊圖》,蘇東坡為之跋,穎濱亦屬題詠焉。又傳龍眠三李,其二為亮工,為元中。按:《輿地紀勝》:「龍眠在縣北三十里,與舒城、六安、太湖、懷寧諸縣連界,以山中有」二龍井,故名。按:今去縣西北六十里,與舒城、六合接太湖、懷寧,非是。按:龍眠山廣百數十里,環縣治三面出郭,四五里即入山口,愈入愈深,直與諸縣連接。

摴蒱山 ,在縣東北十里。有二石相向,類人,狀若《摴蒱》。

《魯》。山, 在縣東北十有五里。吳魯肅居此,上有「試劍石。」

麻山 在縣東北三十里。其山蜿蜒深鬱,多秀峰奇石。

洪濤山 在縣東北四十里。高聳峭拔,每雨下則水沛如濤。

旂嶺 在縣東北四十里。山勢𡽱嶪,路徑舒城。北峽山 在縣東北四十里,兩山相夾,甚盤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