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2 (1700-1725).djvu/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上有關」 ,為京省孔道。

西峽山 ,在縣北四十有七里。魏太始二年,吳伐皖,張遼救之,至此築壘,名「南峽戍」 ,一名「峽石。」 金山 ,在縣北二十里,其上有金山寺。

桐梓山 ,在縣東三十里。其上常有雲氣,峰巒明秀,眺晴嵐尤佳。有龍王廟,禱雨多應。

大凹山 在縣東四十里。平岡頓起,突兀崚嶒,多怪石,為東鄉眾山之祖。

官山 ,在縣東六十里。元郡丞陳公寧治皖有惠政,民德之。占籍桐城,卜居於此,因名。

柳峰山 在縣東九十里。上多白柳,有柳峰寺。石溪山 在縣東九十里,又名黃石山、白楊山、馬步山皆相接。

浮山 在縣東九十里。一名「浮渡」 ,又名「符度。」 自地視之如滀,自江視之若浮,巖壑相屬,玲瓏幻異,別具奇觀。諸名山中,得未曾有。奇峰七十有二,最著者曰石龍峰,其峰蜿蜒如龍;曰妙高峰,巍然千仞,俯瞰江流;曰翠微峰,曰翠蓋峰,曰懸元峰,曰翠屏峰,曰丹崖峰,曰屯兵峰,曰紫蓋峰,曰抱龍峰,曰立馬峰。其峰之下,各有巖有洞。其巖俱極秀麗幽邃,甲于大江南北。

白雲岩 在縣東北百十里。石屏方整,高萬餘仞。有東西兩岩。峰有四,曰鐵障峰、鐵船峰、絳霄峰、雙峰。岩之小者有五:曰「燕子岩」 ,在白雲山頂石叢中。曰「蛾眉岩」 ,在鐵峰下;曰雪浪岩,層石如浪;曰「樓子岩」 ,如重樓然;曰「墓岩」 ,在雪浪左。洞有三:曰「函雲洞」 ,每雲起,繚繞其內;曰「四顧洞」 ,圓潔可居;曰「抱龍洞」 ,在函雲之巔,有泉有池,多奇石,其名勝亞浮山,去浮山僅二十里。

龍升山 在縣東九十里。俗名龍城山,其形如城。相傳元末土人羅友立砦於此,故以城名。拔茅山 在縣東九十里。其形如城。又名城山,又名「椒嶺。」

黃柏嶺 在縣東百二十里,有南北二嶺,路通無為州界。又近城二十五里,亦有黃柏嶺,地接舒城。

琵琶山 在縣東百二十里,又名「靈山。」 上有龍湫,雩禱輒應。

連片山 ,在縣東百二十里。

至公山 ,在縣東百二十里。

合明山 ,在縣東百二十里,兩石相向,天欲雨,則瑩然有光。

巢山 ,在縣東百十里。

𠙶山 在縣東百二十里,瀕江,又名「蓮花峰。」 上有煉丹池,有風洞。山多虎,多鹿。有斑竹及青石。亦古白雲道場。

周家山 在縣東百二十里。有奇峰。元郡丞陳公寧墓在焉。

青山 在縣東百十里。其上有石屋寺,有金雞洞,有石鼓,相傳晉裴仙修煉處,草木四時皆青。磨旗山 ,在縣東南百二十里。南宋李全曾駐兵於此,有寨有鎮。

雞樓山 :在縣東南九十里。

峽山 ,在縣東南八十里,路達樅陽鎮。

黃連山 在縣東南百里,峙湖畔,巨石巉巖,懷、潛、舒、桐四邑之水俱會於此,為桐邑關鎖焉。有石刻曰「四水會仝。」

黃公山 在縣東南八十里。明建文時,黃觀靖難後顯靈此山,土人立祠祀之。

梅嶺 ,在縣東南一百有十里。其上多梅,多石竹。

大龍山 ,在縣南九十里。山之陽隸「懷」 ,其陰隸桐。

小龍山 大龍旁出者,並稱「名勝。」

姥山 ,在縣南九十里,一名「馬鞍山」 ,其形如鞍,上有石陂。

松山 在縣南七十里,濱湖。

橫山 在縣西南八十里。其山橫當驛路之左。屋脊山 ,在縣西六十里。形如屋之脊然。上有龍湫,大旱祈雨取水之處。

王屋山 ,在縣西五十里。上有寺。

雙石山 在縣西四十里。

掛車山 ,在縣西三十里。漢都長安時要路,上有掛車石。

撩風山 在縣西四十里。上有風洞,風出有聲。栲栳山 在縣西二十里,一名「石井」 ,宋無用禪師道場。上有石井,一峰聳峙,拾級而登,幾出雲表。今尚有庵。

烏石山 在縣西十里。聳拔多石。

放鷹尖山 在縣西十五里。一峰獨秀,眾山環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