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2 (1700-1725).djvu/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碧峰山 在縣西北七里,旁有洞曰「披雪」 ,諸山分峙,一澗逶迤。沿澗而入,四山稍覺豁如。倚南一山,壁立千仞,怪石嶙峋。下開四洞,可容千人。方至洞口,瀑水懸崖如練。行十數武,又踰一小丘,人影落。深流窄徑,幾不可攀。仰視奔峭,如白鷺之攢集,如風雨之颼䬟,則披雪洞也。洞兩旁皆巨石,水囓者利若刃,水鑿者深若井水拭者靜若几。岩花砌草,垂蔭清潭,為負郭勝境。觀音崖 在北郭外十數武。峭壁千尋,下臨桐陂,有深潭,清澈如鏡,崖內可容坐十數人。龍眠、投子諸峰在望。有棋盤石,楸枰宛然,相傳為仙人奕處。

屏風山 在縣西二里。有靈泉。

龍井山 在縣西十有二里。多龍潭,深不可測。溪山明秀如畫,又名「畫溪。」

石門山 在縣北十里,一名「石門沖。」 有石如門,瀑布尤奇絕。

桐溪 在北郭外。水源自龍眠、華崖諸山,南遶龍河、資福寺等處,匯於練潭,至樅陽入江。其流由觀音崖下沿山分支出西南溉田者,曰「桐渠。」 先是明永樂間,知縣胡儼以西南地高水少,旱輒無收,相桐溪水可引,因鑿渠繞縣治而出,復分為二流入西南,溉田百餘頃,歲久浸淤。知縣陳勉按視復濬,深廣各加二尺。

皇清順治十五年,知縣葉桂祖再加疏導,遂無壅塞。

之患。康熙八年,知縣胡必選復加濬之。辛亥歲旱,獨西南獲水利有秋焉。

雙河 ,在縣東三十里。河有二:一曰「東河」,其水出《魯》麻山一曰「西河。」其水出洪濤山,至此合流,下經孔城、白兔河,合獨山湖,達樅陽入於江。孔城河, 在縣東三十里。由雙河下白兔河,達樅陽,入於江。

三角潭 :在縣東南三十里,連白兔河。

白兔河 ,在縣東南三十五里。出獨山湖,達樅陽入於江。

獨山河 ,在縣南六十里。其水出樅陽。

松山湖 ,在縣南六十里。其水出樅陽。

喜子湖 在縣南六十里,中隔松山為西湖,其水出樅陽。

團亭湖 在縣南六十里。《括地志》云:「此水發源於南峽山東南百五十里,與白石湖通。湖中有兩小山,亭亭高峻,白石皎然,故有團亭白石之號。」 《水經注》云:「樅陽河水遶團亭,與江流合而東流,即此。」 《名勝志》按:兩山亭亭,菜子墩、獨山,未知是否。

鴨子湖 在縣西南五十里。其水出練潭。練潭河 在縣南七十里,其西受懷、潛二邑之水,北連白兔河,南達樅陽入於江。

石塘湖 在縣南百四十里。其湖仰大龍山界段塘,湖水溢,合樅陽入於江。

石溪河 在縣東九十里。其水出烏金渡,通長河,至樅陽入於江。

長河 ,在縣東百二十里。其水出雙溪渡,達樅陽入於江。

樅陽河 在縣東南百有二十里。其西引石塘,受練潭、荻埠,其北連孔城,其東繞樅陽鎮入於江。

竹子湖 在縣東北百二十里。其水連白蕩,達源子港入江。

白蕩湖 與竹子湖通,又曰「民地。」 東北出張家寨,接無為州,南通羹膾寨,由源子港入於江。破堽湖 ,在縣東百三十里。其湖倚𠙶山之阿連竹子,接五觀,達源子港入於江。

源子港 在縣東百有四十里,出老洲入於江。羅塘洲 在縣東百有二十里。

木鵝洲 ,在縣東百有二十里。

鐵板洲 ,在縣東百有五十里,在三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