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2 (1700-1725).djvu/2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七百七十四卷目錄

 安慶府部彙考二

  安慶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職方典第七百七十四卷

安慶府部彙考二

安慶府山川考二       府志

潛山縣

灊嶽 在縣西北二十里。其山有三:一曰雪山,又名天柱,一曰灊山,一曰皖山。漢武帝以霍嶽遠在衡山,乃移近灊山登封之,故今為霍山,亦以為霍嶽云。灊山聳其北,皖山揖其南,兩山削壁,如拱如輔,疊障層巒,拒雲概日,空青積翠,萬仞如翔。雪山盤其東,磅礡厚重,如俯如集。《霍屏》袤其西,斷崖絕壁,如屏如立,仰摩層霄,俯瞰廣野,瑰奇秀麗,不可名狀。有峰二十有七,其最奇在灊山,有天柱峰,其峰突出眾山之上,屹然獨尊,削拔如柱。旁連二峰,其勢鼎峙,一曰「飛來」 ,其頂有巨石如人置其上。一曰上台如麗,中台如倚,下台如隨。其頂有七星池、天池。其旁有獅岩,曰大獅,曰小獅,其岩槎牙如座。其中有洞,曰司元,其洞空邃,可容萬餘武,石梯參差,石欄礌礌,可遊可止。曰:「桃源」 ,其洞有桃,其花五色,其實可食。曰:「黑虎」 ,其洞如虎。有煉丹臺三,相傳為左慈煉丹處。其在皖山,有榴峰,其峰突然如結。有獅峰,其峰昂然如顧。有印峰,其上有峰如印,下有九井,旁有石床,可容百人,其井深不可測。其在雪山,有雪崖,瀑布「萬丈,瑩然如雪。其上有蓮崖,有玉鏡池,有芙蓉山、缽盂山,其中有白雲岩,岩下有石室、石床、石壁、石門、石臼、石磴,有丹竈。旁有古松,其松如蓋,生石上,不知其幾千年。其上有鬥牛石、貂鼠石、鸚鵡石、酒甕石、月牙石,其半有藏虎岩,其下有仰天湖,滀而注,可灌可沃。在霍山,視潛、皖若引若障,高七千有」 二十丈,廣二百有五十里,週五百里,道家以為「第十四洞天司元洞府。」 其潛東南麓曰山谷,一名三祖山,因璨師得名也。其東有白霍泉、卓錫泉、吳塘陂。其下有石如牛,其牛臥有龍泓,其泉有酒。島在潛水涯,有簾崖,有釣岩,有石蛟。是嶽也,共計峰二十有二,嶺八,崖五,巖十二,源四,洞十,臺四,池三。朝陽峰 ,即天柱峰,有雲鶴往來其上。

太平山 ,在縣北五十里。上有塔有寺,佛鑒禪師道場。

彰法山 :在縣北七里。有彰法寺遺址。

鳳凰山 ,在縣北十里。岐公故宅。

黃山 ,在縣北十里,以黃魯直得名。

東山 ,在縣北十五里。道士李斯立,異人柴樵夫隱此。

牛眠山 ,在縣北七十里,下有金鐘潭、仙人臺。三里許有嶺,曰「水吼嶺」 ,控天堂之要。

天堂山 在縣北百四十里,四壁高峻,中敞如堂,其平可數萬步,昔周樞密屯兵於此,內有溫泉可浴。有龍湫,其湫靈。有主簿原,其上有雙豹峰,有沙嶺,有清風嶺。嶺多風,有碎石嶺、黃沙嶺、上清嶺、飛雞嶺,其上奇絕壁立。山連出者,有後霍山、公蓋山、東山、後山、嬴山、金龜山。

「羅源山 」 ,其上有資佛寺。

龍山 在縣東北。山蜿蜒,形如龍。

金紫山 ,在縣東北百有十里,下有《金紫世家》。崑崙山 ,在縣東北六十里,上有泉。

白崖山 在縣東北六十里,亦名「龍隱山」 ,上有登場寺。

東山 在縣東十里

皇華山 ,在縣東四十里。

大吳山 ,在縣東五十里,上有靈隱寺。

三障山 ,在縣東四十里,上有西竺寺。

板門山 ,在縣南三十里。上有演化寺。

長壽山 ,在縣南三十里。上有萬安寺。

椅山 ,在縣南二十有五里。罄折如椅。

駕霧山 ,在縣南三十里。其山高,雲霧常出其下。魏將屯兵處。

白霞山 ,在縣南六十有五里。日夕有白霞如練。

白雲山 在縣南八十里。山多雲,奇絕壁立。下有嶺曰「惟嶺」 ,有溪曰「滸溪。」 又其下有無愁山,其山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