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2 (1700-1725).djvu/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閔山 在縣西八十里。有果老嶺,產茶甚佳。蟠山 ,在閔山最深處,蟠曲如龍,苦艼產焉。石樓峰 ,形若樓觀。

《丹霞峰 》頂有神丹,或現如霞。

司命峰 ,司命真人發祥所都。

「降丹峰 」 ,相傳昔人降丹於許真人處。

潛陽峰 在司命峰後,上有獅子石。

《麟角峰 》山頂最高石。

「萬歲峰 」 ,在玉鏡峰北,真元宮東。

排衙峰 ,在真元宮西。

皖伯峰 ,在天柱山下,上有仙丹函。

「覆盆峰 」 在皖山之巔,巨頂如盆。

「天池峰 」 ,在皖山,頂有定心石、天印石,上有丹甕岩,兩相挾,中如甕。

丹砂峰 ,覆盆之南也。傳有丹砂,人不能取。中夜或現紅光,遠近皆睹。

「石函峰 」 在皖山,削壁間有石函陷於壁中,光彩瑩然。

香爐峰

「毛女峰 」 ,在皖山前。見《李庚詩》

蓮花峰 狀如蓮花瓣,中平敞可容百人。斗嶺 在逍遙岩西,其上有地,方平如壇。趙公嶺 在三祖山後。趙真人嘗居岩下,其上有下棋石、試劍石。

金仙嶺 在真源宮後十里。

雪珠嶺 ,徑通仙人臺,上有碎石,圓如珠石《壯嶺》。

岡嶺 在白鹿見處

「道士崖 」 ,在石函峰西南,遠視之,如羽人端笏而立。

獅子崖 ,在天柱山下,有路通天池。絕頂仙桃崖 下,煉丹山產桃處。

「仙女崖 」 在白水澗側。

《金雞崖 》在吳塘水南涯。

「白鹿岩 」 ,其上有洞穴。

朝真岩 在真源宮前,其上有「迎真亭。」

虎頭岩 在真源宮東極高處。

水晶岩 ,在司元洞下,其岩直通滄海。昔有道人懸岩採藥,見一處煙霞清絕,有洞門幽曠,峰巒奇特,冠絕諸處,真司元洞天也。懸崖絕隔,人不能到。

焙藥岩 在上「煉丹五里,左真人焙藥處。」 龍吟岩  、虎嘯岩  、滴水岩。

大獅岩  。西風岩  、《逍遙岩》。

白雲岩 亦名「虎頭岩」 ,魯道結庵處。

天柱源 ,在朝天峰下,乃閭丘方遠棲處。桃源 ,昔有人曾結庵其上,種朮

蒔茶源 下田數畝,所收可以卒歲,物不外求,遊人罕至,山川風物,如在世外。

《白水源 潛》西南飛瀑千丈,上連藥真人茇舍,眾山圍繞,景物絕隹。

丹霞洞  。《黑虎》洞  。《白花洞》。

司元洞 ,在朝陽峰天柱之間。

香泥洞 在真源宮後。相傳唐明皇開元間,遣使賜宮額,「洞出香泥。」

桃源洞 在源上

「水簾洞 」 在中煉丹。

「蓮子洞 」 ,昔道士附書。一人來此,敲石投之,石開,童子引入,與麥三升,其人出門,怒擲於水,麥皆瓜子,金

劍仙洞

毛人洞 ,相傳夜有毛人曾聽經於此。

「高奔臺 」 在「存真庵」 東。

仙人臺 ,在白鹿岩東北,廣五丈,其面甚平,中有仙人足跡。

《定心臺 》,在天池之北,花峰之南。方廣數丈,下臨千仞,視之《慄慄》。

潛水 ,在縣西北二十里。源出潛山,經吳塘堰合於皖,達懷之石牌,入於江。

皖水 在縣西北二十里,為崩河上流。源出皖山龍潭,經烏石堰,繞縣治東迤南合於灊。九井河 ,在縣西北二十九里。其水出九井,合灊水。

崩河 在縣東二里。其水達石牌。

沙河 ,在縣東六十里。其水下合黃馬河,至桐練潭,達樅陽入於江。

張翔河 在縣南二里。義士張翔開濬,因名。小市港 在縣南十五里。受灊水達石牌。青河口 在縣西四十里。

開源澗 在縣西八十里,一名「埭口。」 其水出羅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