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2 (1700-1725).djvu/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水趨》泊湖,達雷港,入於江。

黃湖 在縣東南七十里。

茅湖 在縣東南百里。內茁蘆葦,與江偪近。龍南湖 ,在縣南三十里。其湖多蓮,其中有浮洲,涌出如螺黛,若隨上下者然。其水連白荊棠梨湖、小黃湖,趨張冨達泊湖入於江。棠梨湖 ,在縣南四十五里。

白荊湖 ,在縣南六十里。

泥湖 ,在縣西南四十里。

牌湖 在縣西南四十五里。

麻湖 在縣西南五十里。

周泊湖 在縣西南五十里。

泊鹹湖 ,在縣西南四十里黃梅攝湖口,出九江。

清灣河 在縣西二十五里。受二郎河之上流。三溪河 在縣北六十里。其源出蘄黃,其泒三,匯於隘口入於江。

西源河 在縣北五十里,由石埠灘羊角山下入清灣河,合流至縣。

馬蝗河 ,在縣北三十五里。受舊縣河水之上流。

荊橋河 在縣東北三十里。河接縣東諸水,別為一支,至兩河口,始與黑羊河水合,經月山行三十里,歸泊湖,出吉水鎮入大江。

孟洲 在縣南四十里。洲廣而沃,宜畜牧,居者甚眾,環洲皆湖。

黃陂洲 在縣南四十里。地多黃壤,植物頗饒。望子洲 在縣東南七十里,連大伯勞灣。昔有父以子出戍送於此,望而立化,至今傳之。楊柳洲 在縣西八十里,堤多楊柳。

桑落洲 ,在縣西百三十里。其洲倚江,昔劉毅、盧循戰處,李白《送弟》,賦詩於此。

望江縣

周何山 ,在縣東一里。相傳周瑜、何無忌立功於此。

佩山 ,在縣東北六十里。

孝感山 在縣北十五里。唐貞元中,有孝子徐仲源居此,旌其鄉曰「孝感」 ,亦以名山。

雄魚山 ,在縣北三十里。王慈湖先生墓在焉。石馬山 ,在縣北二十里。

橫山 ,在縣北二十里。

祈雨山 在縣北二十里。禱雨輒應。

磨叉山 在縣北三十里。上有石橫立如駝,其中有磨叉痕及人馬足跡。又有竇大如錢,空洞無底,相傳為仙人釣處。二老讓地亦在此。石龍山 在縣北五十里,相對有石牛山,接西圩東岸。

虞村山 接西圩。石龍山。

寶珠山 ,在縣北五十里。瀕湖眾山皆伏,獨此山巋然圓淨如珠。

鳳棲山 :在縣西北五十里。

麒麟山 ,在縣北三十里。

懸頂山 在縣西北五十里。宋五經先生龍仁夫墓在焉。

鷓鴣山 在縣西北五十里。

石輝山 在縣西北五十里。儀賓方惇墓在焉。

《通志郡邑志》
舊訛為石灰今訂正

大茗山 在縣西北六十里,旁出者曰小茗山,兩山東西相峙。大茗之巔有巨石,廣數丈,屹然雲表,上平如砥,煙嵐常翳其半有洞可容數百人。其山之水沿流入馬頭河、蘆新港,瀦為武昌湖。

小茗山 上有峰曰「蓮花」 ,秀麗峻削。漢梅福、唐羅隱曾居此。

香山 在縣西十里

烏龍山 ,在縣北七十里。上有龍神祠。

值雪山 ,在縣西十八里。相傳李白值雪於此山之半,即太白讀書堂在焉。

嵯峨山 ,在縣南七十里。山勢甚高。

者山 在大茗西十里,接太湖界。

長嶺 ,在縣北四十里。

分茅嶺 在縣北六十里,與太湖分界,處大江 ,縣濱江僅十餘里,每當桃花漲至,江與湖連,一望淼茫無際,海潮至小孤山則不上,是邑為海潮止處。

後溪河 在縣北十五里。其水受青草、白土,連銅城、烏頭,循塘勝山、三丫口,達懸步入於河。石子港 在縣北二十里。其水出值雪涼泉,匯孝感慈湖,入於武昌。

馬頭河 在縣北五十里。其水匯大茗、石灰、鷓鴣山,趨馬山、雅灘、衷赤河,入於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