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2 (1700-1725).djvu/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安慶府關梁考        府志

本府。懷寧縣附郭。

海門第一關 在小孤山。元天曆中,立鐵柱於此,長三丈有奇,壁立江心,控扼吳楚。小孤去海千里而遙。其稱海門第一關者,或云為皖之海口設也。海口在皖治西五里,亦名海瀾揭傒斯,有「乾坤上下雄孤柱,吳蜀東南壯此關」 之句。集賢關 在府北十八里。連山迤邐,至此而為狹嶺,置關其上,與桐之北峽相似。北峽者,吳人用以侮曹休,則懷之,用武防禦宜憑此。

蕭家橋 在城中

三步兩橋 在城內衛前東偏。

大新橋 石門、漳港兩湖之水,由此達江,清濁如涇渭。明萬曆間,邑紳司馬汪道亨甃石重建。商賈往來鱗集比屋多河舫,茶竈酒帘,中央宛在。一時遊屐初停,估帆夕下,即有「前俯大江,後望澄湖」 之概。

小新橋 在新河口

便民橋 在城西新橋北。

前同安橋 在城西

後同安橋 在後街,通盡忠池、清水閘諸水。廣濟橋 在城西二里。

二郎橋 在城西二里

弔橋 二:一樅陽門外,一集賢門外。

石橋 在樅陽門外

大野螺橋 在南嶺外,自皖達京師之第一橋也。橋當孔道,春夏漲溢,非此則病。涉八省,輪蹄所過,有康莊之羨焉。

小野螺橋 在南嶺外,路由東。

楊樹橋 在野螺,南達樅陽龍灣路。

寒塘泊橋 在淥水鄉

谷家橋 在淥水鄉

沙橋 在淥水鄉

車津澗橋 在總鋪北五里。

石門橋 在石門湖中

蕭家橋 在虎澗

高橋 在大豐鄉

秦家橋 在城東二十里。

白石橋 在堯年鄉,麻塘湖水出此。

雞籠寺橋 在齋人鋪

官豸橋 在皖口。昔有縣令造此甃,其半尚未成,今三空現存。

大橋 在文殊寺前

四武寺橋 在青溝嘴

雙城寺橋 在大豐鄉

高河埠橋 在欽化鄉

三雅寺橋 在欽化鄉

茅城橋 在大豐鄉

觀音橋 在欽化鄉

西澗橋 在欽化鄉

大三橋 在受泉鄉

小三橋 在受泉鄉

洙流橋 在欽化鄉

車津橋 在大豐鄉

宜城渡 在康濟門外大江之滸江,南北所由通也。南岸隸東流。

石門渡 在石門湖之中。

山口渡 ,水落渡僅里許,若夏秋漲溢,官豸橋空,隱不見小舠,泝浪至郡十五里。

石庫渡 在冶塘口

鹿角渡 在石牌楊家灣。

「洙流」 渡 在洙流河。

宣團渡 在黃坡坂。「長楓渡 」 在長楓夾。

桐城縣

北峽關 ,孫權控扼之地,其北距廬、鳳,其南指江黃,有營汛。

桐溪橋 在縣東城外,距城僅數十武,為京省通津。元末,方德益捐金甃石橋便之。明嘉靖末,始圮,復易以木,歲久亦頹。

皇清康熙乙巳,知縣鄔汝楫重建木橋,大復舊觀。《近》

亦漸頹。康熙戊申,知縣胡必選重構堅實,往來稱便,更名曰「子來橋。」

回龍橋 在城內察院東。

桐陂橋 在城內錢氏書院西。

清水橋 在西城水關

洙泗橋 在儒學前。溝水環繞明倫堂,從雙橋遶出南城外洗硯池。

黃公橋 在縣東三十里。

孔城石橋 在縣東三十里。

孔城木橋 在縣東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