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2 (1700-1725).djvu/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一名共中下鋪陳二副什物二副

職方典第七百七十一卷

徐州部彙考三

徐州學校考書院社學附  州志

本州

徐州儒學 ,「故在城東南隅。元至正辛卯燬於兵。明洪武二年,知州文景宗移東北隅,學士宋景濂為碑銘。宣德間,知州楊祕、景泰間,知州宋誠相繼增修。天順六年,知州王敘拓大之。成化六年,知州陳廷璉續成,重建堂齋樓閣。正德壬申,督學御史黃如金、兵備副使柳尚義、知州張行甫、學正楊和增建齋宅。」 工未竣,尋並遷去。明年,學正胡崇易白于繼任,御史張璿、副使羅循申飭之,乃就緒。嘉靖丁亥,副使趙春命知州郭天鍚拓學前基,洎廟廡,堂齋加飭。癸已,副使何鰲命學正李憲屬修。甲午,知州魏頌卒役。乙未,知州陸時望建敬一箴亭。乙亥,清戎御史楊瞻建應璧樓。甲午,兵備副使宋圭改讀書樓,以固安楊維傑、維聰從其父學正和讀書於此,相繼及第。庚子,戶部主事吳嶽築土建「躡雲亭。」 壬寅,知州王重賢建「啟聖祠。」 丁未,副使王梃益修葺之。歷廿稔,黃河頻決,浸入城中,基窪成沼。隆慶三年,知州章世禎請以戶部所轄「永福倉」 址相易改建,時惟草創。五年,知州劉順之相繼大作。兵備副使馮敏功協力助工,不踰年既完且美。中為

先師廟:東西兩廡,前為戟門。戟門外為泮池,跨以

石橋,橋旁為東西兩門,東門旁為啟聖祠,西門旁為名宦祠、鄉賢祠、五賢祠、五公祠。又前為櫺星門。櫺星門左為學大門,由大門而儀門旋西即廟後,又為東西兩門入,中為明倫堂,東西為齋房,堂後為「敬一」 、箴亭,亭後為尊經閣,閣西為學正宅,閣東為訓導宅。櫺星門之外前為文明坊,坊前為石欄及屏牆。興賢坊左,育才坊右。迤南舊有應璧樓,歷四十餘年漸就圮壞。副使袁應泰於萬曆丙辰移左衛舊址。廟堂並建,堂居右,稍後於廟,其後為尊經閣,堂前左右為齋房,又前為學儀門、大門。大門對向為屏牆,今之大察院。其改為之者,廟東為啟聖祠,廟前左右為兩廡,又前為戟門。戟門外為泮池,跨以石梁。池前為櫺星門,至名宦、鄉賢二祠,則戟門並列者:「文明坊。」 櫺星門之對向學正署學內,訓導二署學外,其址視舊學稍狹,故視前有未備者。天啟甲子,河決奎山,洶湧迅疾,夜半城破,唯此址為城之垞。又堂廟基高,未沒於水,俎豆屑越者久之。丙子廟以火。崇禎癸未,兵備道何騰蛟移東大察院為廟。

皇清癸巳,兵備道胡廷佐飭知州余志明、學正譚學。

準司訓蔡尚廉改學之「大門向東,收二水一山」 之秀。櫺星門仍向南。

河清書院 在東門。明隆慶三年,知州章世禎創建。萬曆二年,劉順之增置寢室。今廢。

呂梁書院 在本洪。明嘉靖主事郭持平建。「境山書院 」 ,明隆慶四年,呂梁洪主事吳自新濬河於此建之。今廢。

外縣

蕭縣儒學 故在舊城西北隅。宋紹聖間,縣令孫文、邑人竇沔捐資徙今城東南,後為水齧。元至元丁丑,縣令耶律廷瑞重建。元末燬於兵。明洪武初,主簿劉瑜創建。二十九年,知縣喬峻、縣丞齊福東增修。永樂十六年,知縣郝𤣱重修。正統十二年,知縣柳新因民人朱剛掘地,得錢十餘萬緡,重建大成殿、戟門。景泰間,教諭王隆、成化間知縣馬綸,相繼重修。正德中,巡按御史甯欽撤華嚴寺、「東嶽觀二所,移建其地。」 嘉靖辛卯,知縣尋孔樂、壬辰,知縣朱同芳相繼修葺,年久又圮。知縣宋煒、教諭姚應龍重整聿新。萬曆五年,黃流橫決,城沉廟毀,知縣伍維翰遷邑,創建廟學於縣治之東。四十六年,知縣蕭學儼復遷於縣治之西南,《中為》。

先師廟東西二廡,前為廟門,門外東《名宦》,西《鄉賢》。

二祠前為泮池,跨以石橋。又前為櫺星門,門前為屏牆。櫺星門西為儒學大門,直北東向為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