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2 (1700-1725).djvu/6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七百七十八卷目錄

 安慶府部彙考六

  安慶府漕運考

  安慶府風俗考

職方典第七百七十八卷

安慶府部彙考六

安慶府漕運考        府志

府總

安慶府屬安慶衛現設守備一員,輪運千總二員,隨幫詳委百總一員,漕船一百一隻,屯丁一千八百四十一名,領兌本府六縣漕糧正米五萬六千五百二十八石八斗七升三合零。其原額并增減各數開後。

屯衛安慶衛原設漕船一百七十五隻,屯丁一千九百一十一名,領兌本府漕糧米五萬八千六百七十二石

外新安衛每年額撥漕船四隻,領兌望江縣找兌漕糧正米一千三百二十八石,於順治十二年奉漕撫蔡將新安衛漕船四隻找兌望邑前項漕糧,題定歸併皖衛起運,共該歲運皖屬額漕正米六萬石,其船隻遞年滿號停造。今現在起運漕船一百一隻,屯丁一千八百四十一名,運官千總二員,隨幫百總一員。

再,查安慶衛原係運糧衛分,額載「屯田地畝」 ,悉奉題定編甲贍運。每年額徵折色屯糧銀二千四百九十三兩一錢三分七釐五毫,屯畝加編銀一百七十九兩七錢六分三釐零。奉設守備一員徵辦,不得領運。其屯折加編,每年徵完解府,俱遵題定成例,支給本衛起運屯丁領作折色行月二項糧米。

秋糧米

《解北》漕糧正米六萬石,每石耗米四斗,共耗米二萬四千石潛、太、宿三縣外照每正米一石編山河小船腳米三升,共腳米九百四十石一斗二升五合。照除荒起運。

解南各衛倉米,今改給營衛正米一萬三千九百三十七石三斗,每石耗米二斗五升,共耗米三千四百八十四石三斗二升五合,每石船腳米一斗一升,共船腳米一千五百三十三石一斗三合,先儘就近支給,餘解省倉照。除「荒解」 ,近查各縣包解赴倉者外,有漏規等項,通判王國寶躬監收放,力為禁絕,檄行曉示,六屬稱便。本府萬億倉米五千二百七十石二斗九升七合四勺三撮一圭四粟二粒二顆原貯各縣水次倉廒,聽給領運官丁行月,今改解府倉,支給運丁并孤貧月米。

縣際留倉米,原編桐、潛、太、宿、望五縣,米一千四百一石五斗六升。今內除各官俸米八百二十八石二斗折銀抵支俸工外,仍米五百七十二石九斗六升,支給各該縣孤貧口糧,照除荒徵給。

新增運漕丁贈貼銀米、原無編給。今照每漕糧正米一百石、增編米五石、銀五兩、共增米三千石、銀三千兩、以免私泒多索之弊。以上俱照除荒徵給

隨漕起運輕齎銀,「原每漕正米一石,編銀一錢三分,共編正扛銀七千八百九十三兩六錢。」 蘆蓆:「每漕糧正米二石,編蓆一領,共三萬領,每領價銀一分,共銀三百兩。今本三折七」 楞木:「每漕糧正米二千石,編辦楞木一根,共三十根,每根價銀五錢五分,共銀一十六兩五錢。今本三折七」 松板:「每漕糧正米一千石,編」 辦松板九片,共二百七十片。每片價銀四錢五分,共銀一百二十一兩五錢。今本三折七。

省衛漕項,係新編裁扣府縣各書辦工食,撥給省衛行、月銀一千一十六兩四錢,起解江寧糧道支給。

協濟鳳陽府倉秋糧米折,《原編》正米二千五百石,每石耗米二斗,共耗米五百石,每正耗米一石折銀五錢,共銀一萬五千兩,扛銀九十兩懷寧縣

解北漕糧

兌運本色正米九千九百八石

耗米、三千九百六十三石二斗

新奉贈貼運丁米四百九十五石四斗。係康熙十一年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