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2 (1700-1725).djvu/7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纔止山頭,忽空中飛錫卓下,鶴驚移別峰,誌公遂于此建剎。宋太宗壬午,舒民柯萼遇老僧往萬歲山,指古松掘之,得石篆,乃誌公記聖祚綿遠之文。進之朝,名瑞石。遣使致謝,諡曰寶公,賜號道林直覺禪師。三祖璨大師自二祖授衣之後,遯跡司空天柱間十五年,作《信心銘》。隋煬帝丙寅十月十五日,于山谷大樹下合掌立化。葬山谷寺後。唐元宗諡「鑑智禪師。」 天寶乙酉闍維,得五色舍利三百粒。舒別駕李常建塔南竇,塑師像。元季為兵所毀,惟塔獨存。明洪熙甲辰,僧普聚重興寺門及天王殿、乾元閣。閣圮,改為大雄殿。殿乃邑人葛永綬建,殿左為禪堂,有丈六金身。萬曆間堂焚。崇禎庚午,知縣李新重建大雄殿、寶公殿,次觀音閣。閣後峭壁半絕,相傳為達摩所鑿者也。

天柱寺 在縣北三十里清朝鄉。唐開元間,宗慧禪師開山。乾元間,敕賜「天柱寺」 ,歷宋、元俱敕賜如舊。明洪武間重修。上有漢武帝迴龍橋、昭明太子閣、宗慧講經石、入定石、玉鏡池,功德水飲之愈病,瀑布泉聲如鐘。明末賊毀。

皇清康熙辛亥,巡撫張朝珍為《元白和尚》建塔其上。

仍重興道場

佛光寺 在縣北四十里,舊為馬祖庵。明萬曆丁酉,桐城吳應賓、懷寧阮自華因達觀禪師駐錫說法,請上敕建佛光寺。己亥,遣中使賜藏經。明末寇毀。

皇清順治十年,總鎮梁大用重建正殿。按:馬祖乃江

西道一禪師曾行腳至此,俗傳為「馬自然」 者,非。觀音寺 ,距縣七十里清朝鄉。宋紹聖間創。中有葛竇,有觀音巖。

後山寺 在縣北八十里清朝鄉。一名「法雲寺。」 晉咸和間創,明末寇焚。

資福寺 在縣北一百里湯池坂羅源山。宋慶曆中創。

古佛寺 在縣北一百二十里清朝鄉,即西峰寺,宋慶曆間創。

雲溪寺 在縣北一百二十里五河,宋創。佛子寺 在縣北八十里羅家莊,宋慶曆間創。吉祥寺 在縣北四十里駕霧沖,宋創。

雲峰寺 在縣西三十里王家牌樓,元創。求芝寺 ,在縣西三十里撥蒿坂。宋天禧間創。演化寺 ,即板門寺,在縣西二十五里板門山,宋慶曆中創。

西竺寺 在縣西三十里黃泥港三障山,宋慶曆間創。

百丈寺 在縣西三十里老墈頭,晉咸和間創。萬安寺 ,在縣西二十里石家山嘴、長壽山,唐乾元中創。

羅漢寺 在縣西六里,宋嘉泰間創。

清涼寺 在縣南五里,宋大德中創。

上奉先寺 在縣南七里堯年鄉,宋嘉泰間創。下奉先寺 在縣南七里,宋紹興中創。

永明寺 在縣南十五里薛江山,宋紹興間創。珠林寺 在縣南十三里袁家河,唐乾元中創。廣教寺 在縣東三里彰法山左。漢末喬元居此,宋于故址改為寺。明末寇焚。

東山寺 在縣東八里玉照鄉亂墩山,即兜率寺。元大德間創,明末寇焚。

皇清順治初年,耆民安廣居捐資重建。

登高寺 在縣東二十里烏石堰。宋慶曆中創,明末寇焚。

石陂寺 距縣三十里玉照鄉朱家沖。梁天監間創。

延壽寺 在縣東三十里玉照鄉皇華山。宋建隆間創。

時思寺 在縣東四十里玉照鄉報龍河。有四顧墩,墩上有「祈雨古臺」 ,元大德中創。

雲居寺 在縣東六十里,即釣魚寺,在沙河,有「釣魚臺」 ,宋慶曆間創。

甘露寺 在縣東四十里玉照鄉渣陂河。唐乾元中創,明末寇焚。

大吳寺 :距縣六十里玉照鄉楊思坊,即「靈隱寺。」 元大德間創,明末寇焚。

皇清順治間重建。

登場寺 在縣東八十里玉照鄉槎水坂白涯山。宋大觀中創,明末寇焚。

大通寺 在縣東八十里玉照鄉大水河捉虎嶺。宋大觀間創。

祖登寺 在縣東一百里玉照鄉龍山黃柏河。宋紹興中創,明末寇焚。

金城寺 ,在縣東一百二十里玉照鄉黃石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