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2 (1700-1725).djvu/7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宋紹興中創,明末寇焚。

妙淨寺 在縣東北二十里玉照鄉。明洪武中創,久廢。

馬鞍山寺 在縣東四十里玉照鄉。明洪武間創,久廢。

湧泉寺

文峰庵 在縣治南。明萬曆壬寅,知縣于廷采建。後為寇焚。

皇清順治間,教諭潘煜如建,改名「天水。」

迴龍庵 在縣東南。明萬曆壬寅,知縣于延采濬南河為「腰帶水」 ,因於水口建庵。

白沙庵 在縣東。明萬曆間,知縣陸元錫建。迴瀾庵 在縣西門外。知縣于廷采因河水衝蕩,砌石堤障之,建庵其上。後廢。

杯渡庵 在縣西門外。明萬曆中,知縣李新建西大河石橋,因建庵。

《東庵   》《西庵   》,「南庵。」

北庵 四庵相去里許,俱在山谷寺右,後廢。康熙六年,僧照心、照誠募建。

吳塘庵 在吳塘堰石堤之上。

白雲庵 即「魯道人庵」 ,在縣北二十五里清朝鄉虎頭巖。

佛果庵 在北門外

淨土庵 在縣北十里清朝鄉馬家莊。

上封庵 在縣北四十里,清朝鄉龍潭。係古剎。有講經臺。

「坦庵 」 在皖山後,皖澗寨旁。

真一庵 :為趙伯陽修煉之所。

存真庵 ,在真源山谷間,宋廬陵伊居哲結廬居此,草衣木食,操行高潔,士大夫多從之遊。「下茇舍庵 」 ,在五伯靈官殿。

頤真庵 在潛山之上,舊為趙伯陽真人上茇舍,道士趙廷臣居此,改為頤真丹舍。參差殊為高勝。白玉蟾贈詩云:「鑿開風月長生地,養得煙霞不老身。脫俗當年仙去後,不知丹訣付何人。」 桃源庵 在桃源洞下,巖谷清奇,近靈官祠中煉丹庵。

「上煉丹庵 」 ,在佛光寺上五里。俱左慈煉丹處。「飛來峰庵 」 ,在皖公庵右,飛來峰下。

皖公庵 在上煉丹,為潛皖超絕之地,有呂少卿草堂。左傾盆峰,右麟角峰,四壁峭立,奇花異草,四時不凋。

慈庵 在皖山絕頂,亦名「試心橋。」 庵旁有石梁,度此即見天柱峰,雙峰在門,下臨無地。明慈庵禪師獨居四十餘年,不至山麓。天啟辛酉,積雪數月,巖谷俱平,人咸憂其餓凍。迨雪消已初夏矣。下方往詢,見師蒼顏如昔,疑有天人供之,問終不答。

鸚歌庵 在佛光寺左,有鸚歌石。

騎龍庵 在佛光寺右一里。

相見庵 在佛光寺右相見灣。相傳兩祖師相見處。

牛臥庵 在飛來峰下,有牛眠石。

羊角庵 在牛眠庵下,有羊角石。

雙峰庵 在縣北十五里後沖。

白水庵 在縣北二十五里泉灣。吳家嶺。《觀音庵 》在縣北八十里金龜山。

法華庵 在縣北八十里查林河。

塑牛庵 在縣北三十里老雅山河中。有石牛二,有釣魚臺。

祈永庵 在縣北一百里,天堂內。

住龍庵 在縣北八十里埭口。

雲濟庵 在縣北百二十里天堂內。

公蓋庵 在縣北一百五十里公蓋山下。證果庵 在縣西四十里,蜀僧徹聞苦行募建。迴龍庵 在縣北八十里沙村。

「妙道庵 」 「臨濟禪師道場」 ,在縣北一百五十里。《四望庵 》,在縣北一百二十里四望山太湖界。《雞鳴庵 》,在縣北四十里。《黃龕》

天竺庵 在清朝鄉北四十里西嶺。

普門庵 在縣北五十里。烏石寒山,拱揖天柱、潛陽之勝。

鏡石庵 在縣北一百五十里妙道山。

如意庵 在縣西四十里王家牌樓。

地藏庵 在縣西四十里黃泥港。

大慈庵 在縣南三十里。王菩薩道場。有準提像。

朝陽庵 在縣東三十里天明山。

來雲庵 在玉照鄉東三十里鹿角尖,有仙姑殿。

靈隱庵 在玉照鄉東四十里朱家沖,相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