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2 (1700-1725).djvu/7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時靈隱祖師登跡肇基

曇花庵 在玉照鄉東三十里鹿角尖。

晴雪庵 在天柱晴雪下,僧妙恆建。

圓通庵 在玉照鄉北六十里擂鼓石。高僧明虛鼎建。

越致庵 在縣北玉照鄉三十里。

簝箬庵 在上,煉丹五里。

「準提庵 」 在縣東三十里麻角尖下,新建「牧羊庵 」 在牧羊河鸚歌庵左。

師姑庵 在縣北八十里沙村。

四龍庵 在沙村

穿心庵 在縣北一百四十里河南。

《玉照庵 》在天明山。

萬松庵 在縣東三十里朱家沖。

慈雲庵 在玉照鄉

永靈庵 在縣南二里

「留玉庵 」 即「灑珠庵」 ,在縣東三十里珠林巖。「藥師庵 」 ,在縣北一百一十里龍山。

西峰庵 在縣北一百一十里龍山。

騎獅庵 在縣東八十里騎獅殿。

滴水庵 在縣東一百里滴水崖。

高椅庵 在縣東一百里《鸕鶿》塘河。

千櫧庵 在縣北六十里玉照鄉大水河,舊名千株庵。康熙九年,部院張朝珍鼎新殿閣,更名「千櫧。」 內供雲蓮大師。

寶月庵 :在蟠山。山人多夢寶月禪師再來,故以「寶月」 名庵。知縣鄭遹元為澹石禪師建。生員劉前彬、謝光旭共施田六十畝。

及第庵 在玉照鄉東北五十里,副總金抱一建。

龍隱庵 在玉照鄉,縣北六十里。相傳西峰禪師於仰天山修煉,初牽一黑犬,後化為龍,隱身滅跡,於康熙年間建。

仰天庵 :距縣二十五里。

《白雲庵 》在縣北一百三十里公蓋山下。《龍華庵 》,在縣東三十里玉照鄉天民山。《福緣庵 》,在西鄉羅家莊,離城五十里。

天竺庵 在縣西四十里。

護國庵 在縣北五十里妙峰山。

顯化庵 在縣西七十里埭口河。順治年間建「萬福庵 」 距縣六十里箕子河。

來月庵 在縣西北一百里閔家山。

齊雲庵 在縣北五十里皖公峰下。

梅熟庵 在縣西八十里新田嶺,順治年間建。真源宮 在縣北十五里山谷寺左。黃帝以潛為南嶽之副。漢武南巡至盛唐山,以衡山遠隔江,乃徙南嶽之祭於潛天柱山,祭時見五嶽雲中出現,爰立五嶽祠。梁武帝時白鶴道人居之。唐明皇率群臣於靈符殿見雲中仙仗甚眾,告曰:「吾九天使者,受玉帝命,採訪舒州潛山乃司命真君所居,蜀青城山乃丈人真君所居,吾則憩江州廬山也,可於三山立祠。」 明皇遣使於潛,不知祠所,適有二白鹿見於高岡,乃祠焉。塑像未成,忽殿後石壁裂出五色香泥,取作像,畢乃竭。宋太祖遣使建司命三籙大醮。太宗建殿宇六百餘間,徽宗御書「萬壽宮」 ,後加「真源」 二字。高宗增置殿宇三千六百間。嘉定間毀於兵火。元至正間,安慶大旱,余忠宣詣此祈雨。明洪武中重修,賜額。明末寇焚,僅存東嶽府三間。

天祚宮 在真源宮右,宋開寶九年建。帝遣使投金龍玉簡,祈求必應。崇寧中,賜名「天休觀。」 宣和改作宮。有洞天門、九龍井、飛龍泉、瀑布、噴雪二亭。久廢。

元妙觀 在縣治東,明洪武間建。

報恩觀 在縣北八十里埭口雞飛灘。

太湖縣

真乘寺 ,在縣治西南。唐栲栳禪師建,尋燬。明僧祖正輸粟賑饑,旌其門曰「尚義門。」 今燬,止存塔。

回龍寺 距縣三里。有塔。

海會寺 :在白雲山之麓,宋幹王倫題曰:「淮西第三禪剎。」 端演禪師嘗闡法於此。

四面寺 在四面山,唐大曆間,法智禪師建。宋端禪師說法,唐宣宗嘗遊此,其下有洞,通龍山嵒。

龍門寺 在龍門山,宋佛眼禪師建。

獨阜寺 在縣東五十里獨阜山。宋清遠禪師建。

安定寺 ,在縣北三十里。宋伏虎禪師建。廨院寺 在縣東二十里。宋開禧初六祖禪師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