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3 (1700-1725).djvu/1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會館 在縣西九十里絃歌鄉。

宏潭巡檢司 在縣西一百里。

陰陽學 在譙樓外

醫學 在縣西南

預備倉 在典史宅後

兌軍倉 在東河

養濟院 在「山川壇右。」

旌德縣治 在棲真山東,唐寶應間建。

皇清順治間,推官楊光溥重修。

主簿署 在正堂西,今廢。

典史署 在正堂西

察院 在縣北門

兵道察院 在縣治東

三溪巡檢司 在三溪

陰陽學 在譙樓下

醫學 在縣東今廢

僧會司 在護國寺

道會司 在德山觀

大命倉 在縣治西

兌軍倉 在蕪湖

義倉 在縣左

南陵縣治 在籍山西南,明洪武間建。

皇清順治十年,知縣楊必達重修。

典史署 在正堂西

西察院 在縣東八十步。

東察院 在縣治東北

公館 在縣東七十里

公署 在小塘壩

峨嶺巡檢司 在縣西南七十里。

陰陽學 在縣治南

醫學 在縣治西

存留倉 在儀門東

預備倉 在崇教寺西

社倉 有四,一在縣東蒲橋,一在縣西戴家會,一在縣南三里店,一在縣北新美鄉。

水次倉 在櫓港河北

養濟院 在縣西一百二十步,築圩。

寧國府學校考書院社學附

通志縣志合載

本府。宣城縣附郭。

寧國府儒學 在府治東。宋崇寧間,郡守李彥卿移於城內。建炎三年,仍復舊址。紹興十年,郡守汪伯彥更徙而東向文脊峰,元末兵燬,明初,知府黃榮祖創建今地。正統中,知府袁旭撤而新之。明倫堂東西分列四齋,廟廡、橋門諸制悉備。復造學門於廟東,御書樓於堂北。嘉靖十年,建敬一亭,貯「《六箴》碑」 ,各縣悉如其制。萬曆中,知府陳俊、蕭良譽、金勵相繼修葺。

皇清順治六年,知府管起鳳、康熙九年,知府莊泰弘。

大加修葺。十九年,知府王國柱捐俸,教授徐馮、訓導姚士重督修。

宣城縣儒學 在府治西南。舊在城東南。明洪武間,知縣王文質徙建泰和門內。後知縣邢知遠又改建縣治西。宣德間,知縣蕭吉重修。正統間,知府袁旭遷今地。

皇清順治六年,知縣陳正中,八年知縣王同春,相繼

修葺。康熙十六年,廟全圮。知縣李文敏、教諭徐化民募修未竣。二十一年,知縣袁朝選、教諭陸志遇、訓導錢邦達各捐俸倡修。

《志》「學書院 在府治北景德寺後。明嘉靖甲子,提學御史耿定向、知府羅汝芳、推官李惟觀建。」 宛陵精舍 在書院西,僧綱司右。明嘉靖甲子,知縣姜台建。

待學書院 在文昌臺右。明萬曆己丑,知府廖恆吉、知縣陳公相建。戊戌,知縣尹三聘重修,改為「正學書院。」

同仁會館 在西門內,明萬曆中建。

社學 凡六所明萬曆甲戌,知縣姜奇方建。一在譙樓東,一在鐵牛巷,一在北關外,一在東嶽觀前,一在南門,一在東門,俱月城內。舊社學一所在織染局西,今俱圮廢。

學田 共三頃二十二畝三分六釐三毫,歲得租穀三百三十七石六斗。康熙二十三年,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