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3 (1700-1725).djvu/10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八百卷目錄

 寧國府部彙考六

  寧國府祠廟考一

職方典第八百卷

寧國府部彙考六

寧國府祠廟考一   通志縣志合載

本府。宣城縣附郭。

社稷壇 在西郊一里許,北向。社右稷左,並用木主。初壇在北郭,明洪武戊午徙今所。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南郊半里許,南向。中為風雲雷雨,左山川,右城隍。初壇在城南五里,明洪武乙丑徙今所。

厲壇 在北郊半里許。垣門庖湢略備。

城隍廟 在縣治東南

褒烈廟 在西門內,祀宋資政殿學士、知州事李莊簡光。歲用六月朔日,相傳為公誕辰。宋乾道中,公以禦寇功,詔立廟祀,賜額。初在北門外,元末燬,明洪武己酉徙建此。

遺愛祠 在小東門內。祀宋知州張果,明知府袁旭、沈性三人。舊有《張果廟》,專祀於城北鐵冶沖。後圮,故徙祀於此。

皇清推官楊應標、同知鄭載颺,士民思之,亦附祀於

此。癸卯,庠生張鳳翼、里耆高登岱,募眾重修文公祠 在北門外宛陵驛,祀宋丞相知州文天祥。祠始於明萬曆乙亥,知府陳俊、知縣姜奇方建。

汪公祠 在南郭顏家橋南,祀元禮部尚書汪文節澤民。

王公祠 在正學書院。祀明新建伯王文成守仁,以祭酒鄒東廓守益,少保尚書歐陽南野德,郎中錢緒山德洪,郎中王龍溪畿,督學御史耿天臺定向,寧國府知府劉初泉起宗、羅近溪汝芳,宣城縣知縣吳疏山悌,東平州知州貢受軒安國,項城縣知縣戚竹坡袞,太常少卿周訥谿怡,參議沈古林寵,參政梅宛溪守德、貢士吳句溪奐等配享。

陳公祠 在今府學正東,祀明禮部尚書陳靖獻迪。嘉靖癸巳通判李默建。

俞公祠 在大東門,祀明燕府教授俞逢辰。萬曆元年,知府陳俊、知縣姜奇方奉詔建。

五賢祠 :在敬亭山。初祀南齊謝朓,唐李白、韓愈,宋晏殊、范仲淹,為《五賢》。

二烈清風祠 在府治西南鹿巷口。祀元烈女胡氏、紀氏姑嫂二人。明弘治壬戌巡按劉淮令郡邑建,題額。「嘉靖壬寅知府曹邁修。萬曆丙子知府陳俊、知縣姜奇方重修。」

烈女祠 在東直街迎春巷口。祀明烈女徐氏。祠尋廢為尼舍。督學御史賈、巡按御史田毀庵復建祠焉。額曰「不泯」 香名。

東嶽廟 在縣治後之西北。祀東嶽、泰山之神。佑聖閣 在府西北街。祀真武,為府治右翼。據形家者言,此閣恐犯火災,昔曾畫「《滄洲圖》以制之,尋因火廢。里人鍾允諧、徐雲尤書,復畫《九龍圖》以制之。」

文昌祠 在府儒學東,一名「文昌臺」 ,上有巍閣。明嘉靖丁巳,知府朱大器建。以當學巽位,為一郡人文所繫,故祀之,且為課士之所,後圮。

皇清康熙丙辰,重建。

關帝廟 在北門城闉內。明末,宣邑人又建廟一所於南門城闉內,規模稱是。

皇清康熙乙丑,同知鄭載颺重修「關帝廟」於《鼇峰》之

前於廟門構樓三楹,名「培風閣。」

東平廟 凡三:一在縣治東北大街,今曰「高廟。」 一在陽德門外東直街;一在南薰門外廟岡上,並奉唐忠臣張巡像。歲以七月誕辰,邑人賽祭數日。

楊四將軍廟 在北門外尹公橋。明天啟四年建,祀江河之神。

皇清康熙十年十二月十二日,知縣李文敏捐俸重。

建。舊止四楹,今拓為八。更於廟前置臺,壯麗改觀。廟後有「雷祖閣」 ,道士萬真元修建。

張公標紙廟 在城北五里。宋建炎間,知府張果夢神語城將陷沒,公抱籍入水死。民求得其屍,殮而奠之,標紙於此,因名曰「標紙廟。」 後有僧冒據改為「法露庵。」 張公祀幾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