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3 (1700-1725).djvu/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障以東墩,復旋而西嚮乃南下。

縣丞署 :由東垣入,南向門三楹。東西沿垣小廊,廳事橫三楹,徑二楹。內室如之。東、西吏書廊各三楹,深一楹。左燕所橫三楹,徑二楹。

主簿署 今裁革

典史署 :外門一楹,廳事橫三楹,徑二楹,內室如之。東書廊三楹,馬廐一楹,西皂快廊三楹。西察院 在縣治西,今廢壞。

糧捕廳公署 在縣西五十里上溪口。明崇禎十六年建,今廢。

接官亭 在縣東十五里石嶺。

僧會司 在普滿寺

道會司 在崇壽觀

黃竹嶺巡檢司 今廢

廈巡檢司 在白際嶺。衙舍有舊基,後移巡檢城內,今在屯市。

養濟院 在邑東山嶺內。有「必先堂。」

婺源縣治 ,自汪武據弦高以抗楊行密,始建置于此。五代南唐檢校司空、制置劉津初建縣衙。宋崇寧間,知縣孫元功創清風亭。明嘉靖壬午燬,知縣朱復之重建,于舊址之西北,創思政堂。元改州治。至元十三年,復改建于舊址,即今治也。廳事後改為平政堂。堂後有萬山堂,東有讀書樓。至元二十八年,達魯花赤瓌重建。明初仍舊址。洪武二年,知縣陳元仍于舊址重建正堂、後廳。幕廳在正堂之左。縣庫在正堂之右。廳事前為戒石亭,又前為儀門,外為戟門。正德庚午,知縣劉司直撤舊重建之。儀駕庫、冊庫在典史宅之西。戒石亭東西為六曹房。戟門左內為土地祠,右內為縣獄,左外為申明亭,右外為旌善亭。知縣宅在後堂之左,六曹廨在主簿宅之東西。嘉靖四十二年,主簿詹翔鷔重建,其門路規制俱備,前後相繼葺治。嘉靖丙寅礦賊之變,縣正堂及庫藏被火,知縣劉崇禮重列戟門。隆慶庚午年,知縣張東晹重建廳宇。萬曆四十五年,知縣馮時來重修正堂。崇禎八年,知縣李寅賓重建正堂。

皇清康熙二十七年,知縣賈璋重建大堂。三十年,知

縣張廷元修儀門。三十二年,知縣祖良楨建三堂。

縣丞署 在正堂左

主簿署 在正堂右。今官裁,署廢。

典史署 在縣丞署南

察院 在縣衙左街,今毀。

行府館 在東門大街

陰陽學 舊在縣治前,今改直街東。

醫學 宋在儒學西。明初移置縣治左直街,亦廢。後以「惠民」 藥局為之,在縣治南。

僧會司 明洪武十五年建,在萬壽寺。

道會司 明洪武十五年建,在紫虛觀。

項村巡檢司 此司舊設四十七都澆嶺,後改四十三都嚴田。明萬曆九年,因樂婺之界居民相鬥至死,改設于此。

太白巡檢司 在縣南

大鱅巡檢司 在縣東八都。其地當閩、浙之衝,地僻山邃,盜賊出沒不常。明萬曆八年,特建預備倉 。先時凡四所,在四鄉。

常平倉 :「天」 字號倉二十一間,「地」 字號倉一十二間,「人」 字號倉一十七間,「和」 字號倉一十間,「永」 字號倉一十二間。

養濟院 在城南隅。收養孤老一百五十名。義塚 一在四都巷,一在澮洲嶺,一在楊村,四鄉俱有。

祁門縣治 近東北隅,宋、元故址,至正壬辰兵燬,明初知縣鍾友諒重建。中為正堂,左為贊政廳,後為公餘所,所西庫,又後知縣廨。吏舍在尉廨後,兩翼為六掾房,中為戒石亭,前為儀門,門外東為土地祠,祠前為六一祠,前為譙樓。知縣韓伯清重建。

縣丞署 在正堂東。今官裁,署廢。

主簿署 在正堂西。今官裁,署廢。

典史署 在縣丞廢署前。

行館 在縣治西

陰陽學  、醫學 俱在鐘樓外。

僧會司 在羅漢寺

道會司 ,在《洞元宮》。

良禾嶺巡檢司 ,在苦竹港口。明萬曆二十六年圮。後二年,知縣余士奇重立。

常平倉 在縣治西

預備倉 四所在四鄉

廉惠倉 在八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