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3 (1700-1725).djvu/3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社倉 六十處,分貯備荒。

義倉 三十所,散在各鄉。

養濟院 在縣西南十王寺左。

義塚 在祁山麓,各鄉俱有。

「黟縣治 。宋初在城正北,宣和間在城西南。紹興間知縣沈綰修之。」 元至元丙子毀于兵,縣丞李大用重建。至正壬辰兵燬,因即濟留倉署縣事。明丁酉,知縣侯均祥重建廳事、戒石亭、司房、內外門、典史廳、縣獄。正德戊午,縣丞劉功華、主簿林鎬、典史鄒斯慎重創。正統間又新作儀門、後堂,皆鄒之力。景泰辛未,縣丞康謨因廊房漸壞,儀門低隘,捐俸而新之。增廊房六間,以接儀門,高其門臺,頗為壯觀。弘治丁巳,知縣高伯齡重建穿堂於廳後。廳階甬道砌以石,年久,大門傾壞。

皇清順治十年,知縣竇士範捐貲重建。康熙癸巳,因

廳堂及儀門俱漸頹圮,知縣江復捐貲重建廳堂及儀門。壬子,知縣杜弘捐貲重建廊房一間,葺修衙宇。辛酉,知縣王景曾因後堂頹壞,捐資重建,堂宇煥然改觀。有木樨二株,自前朝年代不可考,大合抱。每歲花開,香聞數里。廨舍在堂後。

縣丞署 在縣廳之左。今革廢。

主簿署 在縣廳之右。今革廢。

典史署 在縣廳東。明弘治間,知縣高伯齡重修。其廨舍在察院廳之後。正德間,典史沈榮捐俸新造。

皇清康熙丙辰,知縣藺佳選、典史李耀龍捐資新建。

察院 在縣治東

陰陽學 在縣治東

醫學 在縣治東

道會司 在縣治西天尊觀。

僧會司 在縣治北廣安寺。

惠民藥局 在縣治東

廣濟倉 改「公田倉」 ,今改「常平倉。」 操撫部院捐資置田收稻,給發養馬。

預備倉

廉惠倉 明張郡守捐資買官田二頃二十二畝九分四釐二毫,歲收稻額折銀六十一兩八錢七分四釐五毫,除辦納錢糧米豆外,賑恤貧生,并湊修理城垣及孤貧鹽菜於

皇清康熙十六年截裁,銀四十一兩二錢五分一釐。

六毫,餘銀存留辦納錢糧米豆,其餘支給貧生。養濟院 在縣治東北。

義塚 在縣城北

績溪縣治 在城東南隅,自宋、元、明迄今,皆仍舊址。正堂、景蘇堂、脈石亭、贊政廳、大有庫。

皇清順治癸巳,知縣宋國傑重建譙樓。知縣郭四維

重建「望眉堂」 康熙丙午,知縣蘇霍祚重建典史署 在正堂西南。

陰陽學 在縣治西

醫學 久廢

濠寨巡檢司 在鎮頭

徽州府學校考書院社學附

通志縣志合載

本府。歙縣附郭。

徽州府儒學 ,唐及宋初皆在城東北隅。後凡再遷。紹聖二年乃復於故址。紹興間,知州汪藻增建。德祐間兵廢。元至元間復建,後燬。明洪武初,重建,堂齋、廟廡、橋門、射圃悉備。正統八年,御史徐郁命同知徐亨增新之,知府孫遇畢其役。成化間,御史陳選、婁謙先後檄府修建。弘治間,知府彭澤增創號舍。嘉靖十年,制增啟聖祠,建敬一亭,貯「《六箴》碑。」 各縣悉如其制

皇清康熙二年,知府藺一元、教諭章霖重修并建。尊

經閣、師儒等舍。康熙十二年,知府曹鼎望重修戟門。十五年,知府張登舉、徽寧道王緒祖重建正殿。

歙縣儒學 。宋淳祐間,郡守謝堂建于縣左。元初燬於兵,至大庚戌重新之。明初,因故址重建,規制已具,而前逼民居。景泰間,教諭羅鎡復購地而廣之。成化間,知府周正復加修葺。

皇清順治四年,知縣宋希肅重修。康熙三年署縣事。

府同知聶煒、知縣呂應瑞重建明倫堂。康熙十一年,望江縣知縣孫繼佳、教諭吉天助重建紫陽書院 一在學右翼以兩廡,前列書房,門立石二分,勒宋理宗所書「紫陽書院」 字。明初西向,成化庚子郡丞張英改而南向紫陽山。正德壬申,郡守熊桂增置堂廡齋舍,為臺為池,歲久就圮。嘉靖丙寅,知縣林騰蛟重修。天啟二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