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3 (1700-1725).djvu/6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七百九十五卷目錄

 寧國府部彙考一

  寧國府建置沿革考

  寧國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寧國府星野考

  寧國府山川考一

職方典第七百九十五卷

寧國府部彙考一

寧國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

本府

《禹貢》
揚州之域春秋屬吳後屬越戰國屬楚秦

為鄣郡。漢置丹陽郡,宛陵、春穀、涇、宣城四縣,治宛陵。東漢因之。孫吳析置寧國縣。晉改宣城郡,亦治宛陵。劉宋併僑置淮南郡,入宣城,治于湖,隸南豫州,隨復淮南郡,宣城復隸揚州。齊梁俱隸南豫。梁置南陵郡。陳又立北江州。隋平陳,宣城改宣州,餘州郡俱廢。大業初,復稱宣城郡,併宛陵入宣城,為郡治,以南陵為縣。唐武德復為宣州,立宣州都督,後屬江南西道。開元中,析當塗涇地置太平縣。寶應初,又析置旌德縣。大順間,陞寧國軍,置節度使。楊吳因之。宋復稱宣州。乾道初,陞寧國府,隸建康府路,後隸江南東路。元改寧國路,隸江東建康道。明改寧國府,屬南直隸。

皇清因之,隸江南省「安徽布政使司。」領縣六:

宣城縣:附郭。

漢置宣城縣,與宛陵並置,屬丹陽郡。東漢省宣城入宛陵,為丹陽郡治。三國吳因之,屬丹陽郡,析置寧國、懷安等縣。晉復置宣城,屬宣城郡。東晉、南北朝、宋、齊、梁、陳俱因之。隋省宛陵、懷安。安吳及淮南之逡遒地,人宣城,為宣州治。唐宣城郡治。五代南唐置寧國軍。宋宣州治。元寧國路治。明寧國府治。

皇清因之,編戶二百一十七里。

寧國縣

漢宛陵南境。三國吳析宛陵置寧國縣,屬丹陽郡。晉屬宣城郡。南北朝俱因之。隋省入宣城。唐析宣城復置,屬宣州。五代、南唐、宋俱因之。元屬寧國路。明屬寧國府。

皇清因之,編戶六十里。

涇縣

漢置涇縣,以涇水名,屬丹陽郡。東漢因之。三國吳因之。晉屬宣城郡。南北朝、隋因之。唐即縣置南徐州,更名「猷州」 ,涇屬焉。武德初,州廢,涇復屬宣州。五代、南唐、宋俱屬宣州。元屬寧國路。明屬寧國府。

皇清因之,編戶七十里。

太平縣

漢涇縣地。唐天寶中,析當塗涇地置。太平後省,尋復屬宣州。五代南唐、宋俱因之。元屬寧國路。明屬寧國府。

皇清因之,編戶二十里。

旌德縣

漢涇縣地。唐寶應初,析當塗涇縣地置旌德縣,屬宣州。五代、南唐、宋俱屬宣州。元屬寧國路。明屬寧國府。

皇清因之,編戶四十三里。

南陵縣

漢春穀地。東漢、三國吳赭圻置屯。晉因之。東晉改陽穀。南北朝、宋、齊因之。梁置南陵縣及南陵郡,治春穀。隋罷郡,以南陵縣屬宣州。唐武德初,屬池州。貞觀初,還屬宣州。南唐、宋皆因之。元屬寧國路。明屬寧國府。

皇清因之,編戶八十九里。

寧國府疆域考    通志縣志合載

寧國府疆域圖

寧國府疆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