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3 (1700-1725).djvu/6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石硯求之江南故老,云:昔李後主留意翰墨,用澄心 堂紙、李廷珪墨、龍尾硯」,三者為天下冠,當時貴之。自 李氏亡而石不出,亦有傳至今者。景祐中,校理錢仙 芝守歙,始得李氏取石故處。其地本大溪也,常患水 深,工不可入。仙芝改其流,自是方得之。後縣人病其 需索,復溪流如初,石乃中絕。邑官復改溪流遵錢公 故道,而後所得盡佳石,遂與端石並行。按《圖經》:龍尾 山在婺長城里,今雖多故坑,無有石出,環縣皆山也。 石雖出他山,實龍尾之支脈,俱得謂之龍尾。

《春渚紀聞》:「涵星硯,龍尾溪石風」字樣,下有二足,琢之 甚薄。先博士君得之外姓姪黃材成伯。成伯嗜硯,求 主婺源簿,顧視一老硯工甚至。秩滿,硯工送之百里, 探懷出一硯為贐,且言明府任三年所收無此硯也。 黃責其不誠工,云:「凡臨縣者,孰不欲得佳硯,使每硯 必珍石,則龍尾溪當泓為海不給也。此石歲採不過」 十數,幸善護之。然硯只如常硯,無甚佳者,但用之久, 至垢埃積,經月不滌,而磨墨如新,此為勝絕。先子性 率,不耐勤滌,得此用之終身。

新安墨,以「黃山」名,數十年來造者,乃在婺源黃岡山, 戴彥衡、吳滋為最。彥衡,紹興八年以薦作復古殿等 墨,其初降雙角龍樣,是米待制元暉所畫,繼作珪璧 及戲虎樣。時議欲就禁苑為窯,稍取九里松、古松為 之。彥衡以松生道旁平地,不可用。其後衢池工者載 他山松往造,亦竟不成。彥衡未幾死,嘗出貢餘一圭 示米元暉,米以為罕有其比。詩人吳可贈詩曰:「病來 謾喜折釵股,老去常懷雙脊龍。他日扁舟會乘興,摩 挲圭璧小從容。」吳滋家有《江內相帖》云:「吳滋作墨,新 有能聲。紹興庚申,於新安郡齋授以對膠法,此墨是 也,試之當見佳。」滋又求題品李參政漢老,李公云:「已 經平子矣。」呂舍人居仁亦嘗遺以詩,今尚在東宮,以 滋所造,甚佳,例外支犒設錢二萬。

徽州府部外編

《閒窗括異志》:婺源張公山二洞有穴。咸通末,有鄭道 士以繩縋下百餘丈,旁有光,往視之,路窮水阻,隔岸 有花木。二道士對奕,使一童子刺船而至,問:「『欲渡否』? 答曰:『當還』。」童子回舟去,鄭復攀繩而上,明日有石筍 塞其口,自是無復入者。

朱韋,齋戒殺子文。政和七年秋,寓學雲溪之上,聞溪 上王氏婦死,一日夜復蘇,亟往問之,具言死之日方 入室,有二吏候於戶間,趨之行沙莽中,不知日之早 晚也。忽至一城,通衢列肆如都市,凡其祖先與親戚 之死者,皆驚怪問勞二吏,因至官府西廊舍,舍中簿 書盈屋。一吏按簿問:「汝非歙州婺源縣俞氏女乎?」曰: 「然。」具問其祖父名與鄰里,皆非也。舍中吏愕然相顧 曰:「是郡縣姓氏之同者。」呵二吏復往。須臾,一婦身血 淋漓,四五嬰兒攀緣牽挽而至,兒狀甚忿切。吏審以 州縣姓名祖諱皆是,指王氏婦曰:「此婦凡殺五子,冥 司以其子訴冤,不待算盡,呼之。吏誤呼汝,汝歸語鄉 里親戚甚,勿殺嬰兒。人間僥倖免此,不汝赦也。」二吏 復送婦及河,推墮水中乃甦。尋問於所見,追婦家死。 以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