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3 (1700-1725).djvu/8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七百九十七卷目錄

 寧國府部彙考三

  寧國府山川考三

  寧國府城池考

職方典第七百九十七卷

寧國府部彙考三

寧國府山川考三   通志縣志合載

太平縣

黃山 ,在縣南三十里。高一千一百餘丈,盤亙三百里,《圖經》稱為軒轅棲真之地。唐天寶以前曰黟山。《神仙傳》云:「軒轅問道於浮丘公,曰:『願摳衣躬侍修煉』。」 浮丘公曰:「江南黟山,神仙所居。有古木靈藥,其泉香美清溫,冬夏無變,沐浴飲者,萬病全卻。」 因與容成子、浮丘公同遊於此,故又名黃山。當徽、寧二郡界。上列三十六峰,溪二十四,洞十二,岩八,曰天都,高冠諸峰。下有香泉,時有異香。曰翠微,有瀑布泉、翠微洞。翠微寺左有青牛溪,曰望仙。舊云黃帝於此上昇,人望見之,故名。下有望仙鄉,有人望見空中二仙上昇,聞綵雲中絃歌聲,故西有絃歌鄉及洞溪並名絃歌,曰九龍峰。頭九朵如九龍然。有岩有源,有洞有溪,並從峰名曰聖泉峰。如削成,狀類腰鼓。頂上有池,人莫能至。從鄰峰頂上望之,見池波騰湧,故名。舊《志》言此水東南而下入於湯池,非也。又別有湯泉,在硃砂峰下,曰疊嶂,其形如嶂。下有石乳岩,水滴如雪,一名滴泉岩。又有陰坑,源長陰無日色,流入白雲溪,匯為白龍潭,又流入硃砂溪。松谷禪師結庵潭外一里許,曰仙人頂。上二石笄,如人對坐,下有仙人洞,曰芙蓉,下有白馬源,溪南有馬跡石數十,深淺宛如泥印,李太白曾遊於此,曰煉丹。相傳浮丘公於此峰煉丹,下有煉丹源、洗藥溪曰青鸞,狀如青鸞之蹲,故名曰紫石。純紫石下有湯泉。《仙經》云:「山上出硫黃、硃砂,其水即熱,此名硃砂湯」 ,其味香美,無硫黃氣。相傳沉痾者澡之立瘥。其側有祥符寺,多名賢題詠。曰「缽盂」 ,狀如覆缽,下有擲缽源。明萬曆時,杭僧玉庵建擲缽禪院,殿宇宏麗,僧徒眾盛,與慈光寺相並。曰桃花,下有桃花源、桃花溪,花落流入湯泉溪。溪旁歙隱士佘掄仲建,有書室曰硃砂,其狀如削。半壁有硃砂岩,中有硃砂,人望之不能到。下有洞,有源、有溪,並名硃砂。萬曆時,僧普門建硃砂庵,後敕改慈光寺。中有七層,四面佛像,曰獅子,狀如獅子之踞。下有錦霞洞。香林源曰蓮花,狀如蓮花。有源有洞,水與桃花溪合流,曰石人,宛如人形。下有白鹿源,曾有白鹿為人所獵。又有駕鶴洞,曰雲際峰。頂入雲際,下有藏雲洞,有乳水源,味甘如乳。曰浮丘,舊有浮丘廟、浮丘觀,歲旱禱雨有應。下有五雲源,浮丘溪東南流入曹公溪。曰容成,相傳容成子嘗遊息於此。下有容成溪、紫煙源,容成洞。曰軒轅,相傳黃帝採芝之所。下有紫芝源、紫雲溪,仙人洞,石座、石室。曰上昇,相傳有阮姓者在此。上昇有源、有岩、有溪,並呼名阮。曰「清潭」 ,水流傾瀉,高百仞。又有布衣源、錦魚溪,曰仙都,下有源有觀,相傳為神仙所遊之處,曰石門,下有石門,兩山相通。山之半壁有大石橫架其上。又有大石塔,正圓如月,下有源有溪。猿猴岩、狼豹洞,曰碁石,相傳有石棋局,布子分明,曰石柱,卓石如柱,高立數十丈,曰「雲門」 ,兩峰相並如門,雲氣出焉。有源有溪,曰「布水」 ,下有百藥源,又有黃泉溪,飛布長十餘丈,曰石床,頂有石床長丈餘,曰「丹霞」 ,時有丹霞籠之,上生紅木,曰「雲外」 ,下有杏花源。又有瀑布泉,飛流數十丈,曰「松林」 ,多產奇松,下有松林溪。石榴岩曰紫雲頂,常有紫雲蓋之,下有柏木源。榆花溪曰飛龍,下有百花源。百花洞曰采石,下有白龍岩,白龍泉,有石如玉,陰暗尤現。

紫金魚袋山 一曰碧山,在城北,矗列繡錯如屏,以頂上雙峰如髻,故俗呼丫角尖,稍落有山。龐渾曰「倉庫山」 ,俗呼王家山。

掛榜山 在縣東。諸水繞其旁,作縣治水口。其形綿亙,橫敷如榜,故名。

天馬山 ,在縣東南,即學宮。巽地昂藏有奔勢,與麻水漾碧。

仙王山 一名「洞清山」 ,仙王祖師修煉處。「文筆山 」 在縣南三里,為學宮。《前案》:明弘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