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諭鄒暘壘石為峰,後教諭王佳士增築之。霧山 ,在縣西十五里,高五百餘仞。東接龍門山,西抵三折嶺,林木蔭翳,多建梵剎其上,為東鄉勝境。
龍門山 在縣西北四十里。高五百仞,圍三十里許。岩壁峭拔,中有石竇若門。產杉木、茶靛、油漆及藥草。旁有石巉削,石柱、石閾,曲磵遶流其前。
古山 在縣西六十里穰溪河之東。平圓如荷葉,下有深潭,山嘴灣環插潭上,有石如龜浮其中。
陵陽山 在縣西六十里。三峰矗立,西兩峰屬石埭,東一峰屬長壽里,為竇子明飛昇處。中有仙壇宮丹竈。又有白鶴池,面黃澥如芙蓉秋水,三台鼎峙,俯跨疏河,故又名「三台山。」 其下有三門六刺灘。其南曰真金山,高二百餘丈。稍東曰密崖山,岡巒連亙二十餘里,至此兩崖對立,下瞰深潭,徑道險絕,故名密崖闕,又名「密王關。」 磐峰山 ,在縣西三十里,一峰插漢,雲霧蒙頂,雨即隨至,天氣清爽,時人登其嶺,九華、長江遠數百里外,咸在目中。
仙都山 ,在縣西北六十五里。高三百丈,亙三十里,一名「遊山。」 相傳左難當因唐推功不及,率眾入此山終焉。
夫子山 在縣南三十里。上有石,橫挺數丈,曰「鷹嘴石。」 下有千百石峙立參差如列戟,水流其間,性甚寒洌。旁山有石洞,中一室,路折而幽,其深數丈。
異松嶺 在縣北二里,當地脈分脊之處。上有異松,樛曲奇古,一本二榦,鬚分疏密。邑人崔維植立石,題詠其上。
龍門嶺 在縣西北十五里,通龍門三鄉及涇陽鄉上下十餘里,勢甚高峻,中設茶庵,行者憩焉。
尚書嶺 在縣南二十里望仙峰西,高百餘仞。相傳隋末有尚書胡裕隱此,故名。
三折嶺 在縣西二十里。高峻曲折,上設石洞。明萬曆間,有僧海希葺宇其旁,施茗。近更建叢林,名「大覺寺。」
鐵甲嶺 在縣西二十三里。峭壁千尋,下臨大河,中一線通往來。石骨稜稜,行旅維艱。
白衣嶺 在縣東二十五里,通旌德、涇二縣大路。初沿坑直上,崎嶇難行。明嘉靖中,知縣崔欽改築砌造,有碑曰「崔公路」 ,誌不忘也。
黃瓜嶺 今名「黃華嶺」 ,在縣東三十里,與旌德接境,上有烏山庵為界。
石鳧嶺 在縣東二十里,岩聯拳如鳧鷖然。箬嶺 在縣東南五十里,嶺路上下六十里,沿途有四石洞,邑人譚𣹟建,山頂為歙縣界。白沙嶺 在章村、黃田,地皆白沙,通西鄉路,上有泗洲廟,泗洲境。
白茅嶺 在章村,即菜坑。地少樹多白茅。白葦穰嶺 在章村蒼步大灣嶺腳橫過,上七里,下八里,嶺上與石埭縣分界。
湯嶺 ,在縣西南六十里,懸崖峭壁,深窅幽絕,接歙縣界。
梨木嶺 在縣西南七十五里,接休寧界。棠梨嶺 在縣西南八十里絃歌鄉。
石礬嶺 在縣西南一百三十里絃歌鄉,西接石埭境。
莊嶺 在縣西南一百一十里,接黟縣境。桃嶺 在縣西南九十里絃歌鄉郭村地接石埭界。
富溪水 ,源出霧山,東流達縣治西南,受三思橋北來水,穿南門冨溪橋下匯麻川水北流,白沙徹底,半映城堞。
梅溪水 源出三門嶺下,東南入板石潭,北流麻川水 ,源出黃山之麓,由湯泉過道泰鄉,淙麻陂潭,受旌德諸水,西北流,沿縣治東門,會冨溪水,并受梅溪水,西北下焦灘、三門村等處,延袤八十里,出小河入於涇。林石錯崖,鳧波鏗訇,與舟響答。
㜑溪水 ,源出黃山松谷庵清龍潭。經芙蓉嶺下,過溝村,逕大橋,數折至石村河安仁坊,與穰、舒二水合。林石舟鳧,不減麻川。
舒溪水 ,源出歙界,經石埭東北,至涇陽安仁坊,受㜑、穰二水,平沙巨艦,飛送岸花,焦漪園太史所云「十里無波」 ,即此。
蟠溪水 ,源出黃山,與赤溪合。上游有蟠石,高丈餘,闊四之,獨立水中央,俗名「獨石灘。」
赤溪水 ,源出青陽界,東北流入龍門鄉《逕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