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3 (1700-1725).djvu/8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天井山 距縣二十里。山巔巨石峭峻,中有飛泉,湍激自兩竅中出,俗呼為「龍鼻。」 下有龍潭,清澄無底。

石壁山 在縣北二十五里。兩山對峙,一水中流,紆迴曲折,長六七里許。舊路在半山,懸崖千尺,過者眩目驚心。有宋胡安定、周竹坡輩題詠。遊觀之士,畏其險巇,多往他道。明嘉靖初,李公默以吏部郎左遷寧國府通判,來署縣事,謂「道險難行」 ,命比丘募緣下劚山石道溪旁,而遂為通衢矣。中途建石亭戰樓一座,嘉靖丙寅造。先是天井山劫盜時出作樓捍禦,盜患方息。其石壁險峻,至今有盧近溪手書「高山流水,欽免養馬」 八字。

龍首山 :在治北四十里。山峰如龍首。西北有潭,有龍王祠,水旱必禱焉。以上《北隅山》。

高家嶺 在縣東二里許。

后妃嶺 舊傳潘閬女為齊帝妃,故名。

甘子嶺 在七都。距縣十里。今增「子嶺。」 鋪石嶺 在七都。距縣十五里。鳧山過脈處,水東西分注。

烏嶺 在十都,距縣三十五里。過此寧國界。鳳凰嶺 在十三都,距縣十里。

磣嶺 在十三都,距縣二十里。

大嶺 在十一都,距縣三十里。

剝嶺 與寧國接界,距縣五十里,俱東路。「西長嶺 」 ,在小西門外。

查樹嶺 在二都,距縣五里。

大嶺 在三都,距縣二十里,旌嶺之最高者。西鄉孔道,後知縣江天一過此,改為「天嶺。」

九峰嶺 在九峰山

鵲嶺 在太平縣界

「箬嶺 」 在歙縣界,徽之間道。

西嶺 在棲真山

鳧羊嶺 在四都

仙風嶺 在四都

烏山嶺 在三都

琢木嶺 在十六都

郭公嶺 在十八都

千秋嶺 在縣西四十五里。

萬歲嶺 在縣西五十里。

黃華嶺 距縣六十里,太平界。以上俱西路。南長嶺 在二都,距南門里許。徽州大路石嶺 在縣東南里許。

金竹嶺 在五都

隱龍嶺 在一都

黃唐嶺 在白沙,通績溪。

倪村嶺 在二都

白楊嶺 在二都

平子嶺 在一都

七坎嶺 在十九都績溪界。小路通績溪,俱南路。

松樹嶺 距縣十七里。在鳧溪之北、湯村之南。柘樹嶺 距縣二十里,鳧溪東北。

徽水 ,即翬嶺水也,穿縣治中流,民居夾岸至縣北里許,與東溪合。王荊公為江東提刑,有《過麾嶺》詩:「晚渡藤溪霜落後,夜過麾嶺月明中。」 麾嶺,即翬嶺也。藤溪,在縣北五十里涇縣界中。豐溪 ,即豐陂碣。

「淳溪 」 即「淳源橋。」

西源溪 :發源西山,穿城中入大河。

霞溪 在治東四里,源自績溪,至壇石與東溪合。

東溪 即楊下溪,在縣東,有兩源,一出績之朋坑山,一出七都之石嶺,合霞溪、龍頭二水,至城北里許合於徽水。

鳧溪 在縣東北。鳧山,西南之水會於此,至跳仙橋合於徽水。

湯村溪 ,在鳧山以北,蠢嶺以南,水俱會此,至槁口與大河合。

弋溪 在石溪山北,去一十里入涇縣界。雪溪 在十都,東北入寧國。

滑渡溪 在九都東。源出鳧山,通受石嶺以東之水,流入寧國。

梅溪 在十一都。大嶺以東剝嶺水俱會於黃沙殿,流入寧國。

石灘溪 在縣西南二里,至南門與徽水合。橫鳧溪 ,在縣西北十里,源出大嶺,流於丫坑,至虞院合大河。

陶環溪 在縣西三十里。源出黃高峰,流於小嶺下,與上涇水合,至綿坑,與新建榔村諸水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