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3 (1700-1725).djvu/8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王溪 ,在縣西北四十里。

抱麟溪 即榔村溪,源出黃華嶺,經榔村抵綿坑,與陶環合。

豐溪 ,上經涇鄉廟,與陶環合。

下洋河 在治西四十五里。源出黃高峰,箬嶺以北,葇票峰以西,諸水所會。流於白地,經於下洋,與下洪溪合,東流入太平麻皮河。

鹿飲泉 在縣西一十步。汲以烹茶,味極香美。舊傳有白鹿飲此泉,故名。

白龍潭  清潭 在縣西十里石山中有窟若罈形,約寬五丈,水從上噴出,溉田千畝。天井 在縣東五里華容寺前。溪中四面活石生成一片,約圍三尺,其深不可測。

冷泉 在縣西十五里。盛夏不煖。

南陵縣

工山 在縣西三十里。高數千丈,周廣七十里。晉顯貺侯何琦栖隱於此。宋孝子李經廬墓山麓。山巔有忠孝祠,今移戴家會。山腰有池曰「龍池」 ,旱禱輒應。

朗陵山 ,在縣西三十里工山南。亦以朗陵侯何琦名。山南有丹井。

落牛嶺 在縣西三十里,朗陵來脈。

屏風山 在縣西三十里。高聳方削如屏,縣脈來龍。

大脈瓏 在縣西三十六里。

謝家壟 在縣西三十六里。戴家會。

花山 ,在縣西南二十里。徐用和居此。

祿嶺山 在縣西四十里,亦名「陸嶺。」

「馬鞍山 」 與「祿嶺山連。」

聞家山 在縣西四十里。

大王沖山 :在縣西四十五里。

張家山 在縣西四十里,連聞家山。

水龍山 在縣西南六十里。有泉出山巔石岩,噴高五尺許,若春濤洶湧而下,田畝賴以灌溉焉。

橫山嶺 在城西南六十里,嶺西通銅陵境。黃山 在城西南七十里。

鷲峰山 在城西六十里,石洞有風溫涼。靈岩山 在城西南七十里。唐貞元中金地藏建寺,俗名「南山寺。」

官山 在城西七十里。有石洞,邑人孫昊建「碧波亭。」

丫山 ,在城西南七十里,與青陽接壤。

霽頭山 在城西南七十五里,與青陽接壤,路通銅陵,上有泉落下地名「煨湖」 ,名「雙龍井」 ,泉深無底,灌田甚多。

程家壟 :在城西南五十五里。

石龍山 在縣西南二十里。鄧道先建庵其上。顧村。陳家山 在縣西南十八里。

楓樹岡 在縣西南十五里。上有偑一株,樹葉先茁,何向以卜年豐。

雲家山 在縣南十二里。一名「仙女山。」

烽火墩 在縣南十里。上可遠眺,舊傳舉烽之所。

石嶺 ,在縣東南十里,路通涇縣。

箬帽山 與石嶺連。縣治《外案》:「崇陵山盡此。」 上有青墩頭,可以遠眺。

鵝公凸 ,即箬帽山之餘,下臨石潭,潭中每有蟄龍騰躍。

石亹塘山 在縣西三十里。兩山石麓相際如門,中有丘壑林巒,外望四山壁立,似無徑路可通。

七女山 在縣西三十里。

石潮山 與七女山連,石下泉湧如潮,故名。馬仁山 ,在縣西北四十里,與繁昌、銅陵連界,山峰有人馬狀。唐貞元中,居人聞石馬鳴,後改今名。

丫頭山 ,在縣西北四十里,陵繁諸山分枝處。新亭山 ,在縣西北三十里。

「黃連山 」 豹兒壟內山有石洞流泉。

同山 :在麻橋內,山有石洞流泉。

《紫山 》,其上常有紫氣,在麻橋內。

石音山 在七都境內,人行則有聲,又名「團山。」 「白山 」 在七都境內,石色如玉。

梅花山 在七都境內,其峰如梅五瓣。

石岡山 在七都境內,與繁昌界。

大小瑤婆山 :在豹兒壟內。

射的山 ,在縣西北三十里。《寰宇記》云:「山有玉在石壁內,取之者遇風雨而止,人望之似射侯,因名。居人常以山色占歲云。射的白米斛百,射的元米斛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