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3 (1700-1725).djvu/9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何廷魁建,後知縣李邦華成之。

洗馬澗橋 在縣北三十里。舊傳黃巢洗馬於此。

左家橋 在縣西北三十里。

通濟橋 在縣西北三十五里,上覆以屋。跨虹橋 在縣西北六十五里,地名梅村。興賢橋 在縣西北。明景泰甲戌,邑人王鳳建。石橋 在縣東一里。

三橋 在縣東七里。三橋相望,故名。

清潭街橋 在縣東十五里。

鄭家橋 在縣東二十里。

佛子溪橋 在縣東二十五里。義官趙重器建。慈坑石橋 在縣東四十里。邑人通判王鑑費巳貲千金建。

白花橋 在縣東四十五里。

顏洪橋 在縣東四十五里。

茶溪橋 在縣東五十里。

深渡橋 在縣東五十里。土名「三接水」 ,當太平鋪官道。彼有一溪,自旌德至此,盤旋者三,其涉之者亦三,故名「三接水。」 每溪潦泛漲,往來難濟。明景泰庚午,大安寺僧景貺沿山飛道,鼎建三橋。

石鼓橋 在縣東南五十里定業寺前。明正統庚申,僧景貺新建。

榔橋河石橋 在縣東六十里,邑人胡佳費己貲造。

寅新橋 在縣東南七十里。明景泰癸酉,新安指揮劉瀆、本邑縣丞郭冥督民姚觀生等重建。鎮涇橋  、永定橋。

欽賢橋 在縣南市河邊,宋建。

低橋 在縣南三里

葉家橋 在縣南五里

平村橋 在縣南五里

萬壽橋 在縣南五里萬壽寺。僧法浩伐石創建。

汪陂橋 在縣南十里

官莊橋 在縣南三十里。

皇甫橋 :在官莊橋之南。

藍石橋 在縣南三十五里石溪陂。承流徐氏創建。

莫兒橋 在縣南四十里。

鳳凰橋 在縣南五十里。元至正間,里人鳳雲友建。

金雞橋 在縣南六十里潘吳村。世傳金雞現形於彼,及捕,則隱而不見。

花林橋 在縣南六十里。

仙人橋 在張香都。昔有仙人渡此,故歲久不壞。

黃印橋 在張香都。上鐫「政和二年建。」

高橋 在縣南七十里

耿姥渡 在縣西北。在下者為下坊渡,在上者為上坊渡。本川介萬山之中,至此盡合上游支流,而獨趨於江,來多去緩。或當霪潦暴漲,湍流駛急,水勢不測。舊有官渡朽壞,民多病涉。知縣習全史下車,隨捐俸造新船,往來便之。

高灘渡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

章家渡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

安吳渡 在縣西南五十里。

麻溪渡 在縣西南一百里。自萬家樓泝流而上,六十里至麻溪。山環水會,江左勝地。李白、杜荀鶴各有詩。

紀村渡 在縣北五里

赤灘渡 在縣北二十里柏山之下。

馬頭渡 在縣北三十五里。

江村渡 在縣南五里

岩潭渡 在縣南十里

太平縣

仙源橋 舊名富溪橋,在南門外。宋紹興十三年,知縣張綸建。明正德三年,知縣張珪改造石橋。四年水崩,知縣施用重建。萬曆四十六年,蛟發復崩。崇禎三年,邑人方文述捐貲重建,有「《張萬壽助資》十之一。」

三思橋 源出三門嶺,下經縣治西街,民常病涉。邑人方必通捐貲造石橋以濟。時有兄弟爭訟過此,必通諭之,各自悔悟而返。此謂觀水之清,思事之終必白也;觀水之深,思險之不可涉也。又思造橋之意,原欲坦易以相與也,故以「三思」 名。

黃板橋 「在文昌閣下。」

麻千橋 在南水關內,通邑人往來。

眾安橋 在縣治西北。宋淳祐庚戌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