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3 (1700-1725).djvu/9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塔里橋

澄清橋 在縣北三十里。徽人胡榮募建。亭三楹,可避風雨。明崇禎中,水傾一洞。

永寧橋 在縣西三十里。明弘治中,更名「金鳳橋。」

楊裏橋 在縣西二十五里。

葉莊橋 在縣西四十里。明天順中,邑人唐峰、洪永春建。

將軍橋 在縣西五十里。

周易橋 在縣西七十里,明洪武中建。

洪嶺橋 在洪嶺殿旁,知縣范鎬建。

太廟橋 在縣西五十里。明洪武中建。

平王橋 在縣西七十里。明正德戊寅,周興嵩重建。

楊鼎橋 在縣西八十里。明正德戊寅,歙人程華榮募建。

環溪大橋 參軍章夢麟首倡合族建橋五洞,費緡萬金。左接大士閣、水月臺。

萬春橋 在縣西八十里。

蜀洪橋 在縣西南九十五里。元至正中建,明永樂甲午重建。

胡樂橋 在縣西九十里。胡樂巡檢司今圯。王墓橋 在縣西九十五里。明正德戊寅建。長楓橋 在縣北一十里。

河瀝溪橋 在縣東五里。明嘉靖壬午,義民胡珂捐金二千,建為九洞。丙戌夏,為洪水所泛。辛卯冬,珂復建之,後又倒壞。萬曆戊申,知縣陳伯龍募民重建,堅固視昔,倍加利賴,永久,寧民,至今頌之。

波羅溪渡 在縣南四里。入於潛、孝豐必經於此。

長墩溪渡 在縣南一十里。

五河渡 在縣北一十里。

港口渡 在縣西北三十六里。

西潯渡 在縣北二十五里。

胡樂溪渡 在縣西九十里。

汪村渡 在縣西二十五里。

東山渡 在縣南四十里。

涇縣

崇慶橋 在縣西五里。明正統丁卯,寶勝寺僧道權重建。

賞溪橋 在縣西五里舊治之側,為往來之衝,風物清麗。後溪徙於東,而橋猶存,今則以南門外之石橋為「賞溪橋」 矣。

通濟橋 在縣西五里。自縣渡溪詣靈惠祠下者,必由此。後山塘水出其下。

回隆橋 在縣西五里。明景泰間,僧道權重建。斗門橋 在縣西七里。其上有冷水橋,楓坑水出其下。

三齊橋 在縣西丁家渡。里人張一文捐貲創建。蛟汎橋墮。

鎮定石橋 在縣西二十里,地名「店裏。」 邑人丁暹捐貲重建。

來龍橋 在縣西二十有五里,地名「下丁村。」 鄉民丁氏、徐氏伐石重建。

黃坑橋 在縣西三十五里。

榔橋 在縣西三十五里。

管林橋 在縣西三十五里。

小澗口橋 在縣西四十里田中都。義官董九秀建。

馬家橋 在縣西四十五里。鄉民馬武聰伐石創建。

沙波橋 在縣西三十五里。

尹村橋 在縣西三十五里。

雙澗橋 在縣西三十五里。

風光橋 在縣西北一里。

胡陂橋 在縣北二里下幕。

幕溪石橋 在縣北二里。明隆慶戊辰,知縣劉世亨檄義民王汝濟等建。未幾傾圮,義民王鏶又捐巳貲重建。

幕溪通濟橋 明奉政大夫趙士際創建。下坊橋 在縣西北七里,路通南陵,蓋昔年溪流未徙,實市廛之所也。今廢。

響山橋 在縣西北十里。路通南陵新村,澗水出其下。

昌埧橋 在縣北十五里。地名「麻園」 ,黃埭澗水出其下。

麻園橋 在縣北二十里。俗謂即「麻源」 者,誤也。殿頭橋 在縣北二十里,跨永豐陂之上,有蔣氏居其側。

琴溪石橋 在縣東北二十里。明萬曆間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