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
北至本州後河界六十里,至全椒共一百里。東南至太平府一百二十里。
東北至江浦縣,一百六十里。
西南至無為州一百二十里。
西北至廬州府一百九十里。
東西廣六十里,南北袤一百四十里。
自縣治至
京師二千二百八十里,至省城一百八十里。
〈形勝附〉
本州
《宋地理志》:「當江淮水陸之衝,為姑孰、金陵藩蔽。自昔立國江表者,必以淮南為藩維,而和屬於淮南為要衝。西控合肥,北接滁、濠,東南瞰大江,直於姑孰、建業之郊,隱然保障乎江表。」
舊《志》:左挾長江,右控昭關。瓦梁峙其南,濠、滁環其北,後崇前彝,隆然中高,可以壯淮南之藩維,重江表之保障。梁山、歷湖,扼其險要。
含山縣,宋郭祥正《記》云:「含山方用兵時,為內險之地,當江淮水陸之衢,故銳師宿將嘗屯營於此。」
和州星野考 州志
州屬總
《漢書天文志》:「吳地,斗星野合會稽、九江、丹陽、豫章、廬江、廣陵、六合、臨淮郡,盡吳星野。」
《晉書天文志》:「揚州九江,入斗一度。」
《隋書地理志》:「揚州自南斗十二度至須女七度,為星紀,于辰在丑,吳越之分野,屬揚州。」
《唐志》:「揚、楚、滁、和、廬、壽、舒為星紀。」
南斗在雲漢之下流,當淮海間,為吳分僧一行所分。星次分野,南斗,牽牛星紀之次也。
和州山川考 州縣志合載
本州
東華山 在州城北。上有老君臺,相傳為老子煉丹處。唐劉禹錫詩有「上臺遊柱史」 句。
峨眉山 在州城西,下有連雲觀。嘉靖甲午,州判王朝用改為「峨眉書院。」
八公山 在州城北半里許。山勢培塿不甚高。《世說》:有八仙人圍棋,曾飲於此,故名。張祁有詩云:「山挹仙風有八公。」 宋周虎於此勝敵,更名勝敵岡,築京觀其上。
白雲山 在州西北三十里。有石洞名龍泉,水四時不涸,能興雲雨,每雲氣起,英英連山,故名。雞籠山 ,在州西北四十里,下盤綿巒,上冠巨石,縱裂稜摺,狀若蓮花,高數十仞,斲磴絚銕,引以登巔,頫視群山,無敢並者。陰崖峻絕,往往墜足。杜光庭《洞天福地記》曰:「雞籠山,在歷陽縣第四十二福地。」 按舊《志》,昔城邑將淪沒,神獨告一姥使西走,即攜雞籠登是山,籠化為石,其形猶然。湖之東南有姥廟,向係荒山。里人尹崇化捐貲開逕,引以鐵索,中開天門,上建「三清殿。」 蓋以鐵瓦,圍以石壁,至今鐵牌鑄有姓名。
斗峴山 在郡西三十里。亦曰「斗焰」 ,亦曰「斗陽山」 ,故有關,今廢。山脊斲道通轍,有險可扼。東迤指郡,皆綿阜,無崇巒矣。西入巨壑,盤大護山尾五里,曰「小斗峴。」
歷陽山 在州西四十里。《吳志》:「天璽元年,歷陽山石文成字。」 《江表傳》曰:「歷陽縣有山石,謂之石印。」 又云:「石印封發,天下當太平。」 孫皓嘗遣使祭以太牢。
天門山 在郡南六十里。頫瞰大江,與博望山對峙如門,故謂之「天門」 ,亦名梁山,江北曰「西梁」 ,江南曰「東梁。」 侯景之亂,梁王僧辯軍次蕪湖,與景將侯子鑒戰於梁山,大破之。後僧辯為陳霸先所滅,江州刺史侯瑱本事僧辯,亦擁兵至豫章。及江州不附霸先,霸先使周文育擊湓城,又遣侯安都、周鐵虎立柵於梁山以備之。《兩岸山》。